好片兒,我愿意給它7.8分,為了它的純粹和用心。
看的過程我?guī)锥雀袆勇錅I??戳硕拱暝u分確實讓我意外,這樣一部片子,怎么樣都是能上7分的,卻評分跟《小時代》差不多。
然后看了第一篇影評,終于了解了原來是豆瓣網(wǎng)民對于主旋律影片的一種抗議,刷低分,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可能都沒有看過就評了低分。
其實剛開始我看影片之前,也對它有偏見,我總是會對這種顯性歌頌的片子懷有偏見,文藝青年的共性,相信很多網(wǎng)友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但是看了以后我為這種偏見羞愧,如果一味地只是因為影片主旋律
我覺得電影很好啊; 不知道為什么評分這么低; 我很鐘愛九十年代鏡頭感的電影,也很喜歡一些給人正能量的片子,不管這部電影的背后目的何在,看完后感覺很溫暖,我覺得就是好片; 有人說不接地氣,我覺得電影里很多片段生活中都有在生活里體現(xiàn),包括單位里一些同事一起洗澡,幫忙搓背,獻血,單純?yōu)榱斯ぷ骷影?,家里也為了我中考將近一年每天晚上看電視只看?點不到,爸媽之間簡單單純的愛情……
我很享受這種平凡的感覺,也很喜歡這部電影;
仔細想想,可能唯一讓我覺得有點怪的就是他資助了那么多孩子吧,別的我覺得都很好;
總之,從我的角度看,我不覺得這是一部爛片,也推薦大家去看,平凡的生活鏡頭總是讓人很舒服;
對于豆瓣評分,我還是很贊賞的。因為一直覺得豆瓣是一個精英所在地,是一群讀書人的交流天堂。盡管偶爾看到一些小組內(nèi)容的開放(不能稱為粗鄙,很正常的生理討論),也覺得讀書人也可以偶爾幽默調(diào)侃一下。這幫精英,評出來的分,還能說沒有價值?還能說不值得一看?
每次看電影、買書之前,都會先在豆瓣上搜索一番。如果分高,就看看評論,看之買之;如果分低,也看看評論,或看之買之。分數(shù)高,但不一定自己感興趣,分數(shù)低,也不一定自己就不喜歡。豆瓣的分數(shù)其實是一種智慧或者說審美的加權(quán),不可能所有人都給5星,也不可能所有人都給1星。因為,既然這是一部電影,一本書,就會有其可取的地方和思考的價值。
這周,無意中聽到兩個同學(xué)聊起一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郭明義》,僅僅2.9分。電影被貶低的一文不值,評分過程也極其夢幻——最先上映時,水軍不斷刷分,評分一度達到7.0+,結(jié)果大家看不下去了,開始瘋狂地刷1星,終于,變成了現(xiàn)在的2.9。那位同學(xué)以一種勝利者的口吻講述了整個過程
【郭明義】好片不該受到這種對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