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黃家正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雖然琴彈得好,遇到了Miss羅,去倫敦和捷克巡演,但他不知道自己那種委屈的感覺從何而來。
七年後,鏡頭前的他,告訴觀眾,他已經(jīng)為自己找出了答案。是個令人死心的答案。那種衝破了堵住心底的一口氣後的淡漠和無力,青少年的桀驁不馴因為少年時已開始的追問,在隨年月增長學會洞悉人情世故的過程中已慢慢成灰。
對人生的追問,對why human being的執(zhí)著,是因為在他最熟悉,最信賴,最有把握的音樂中也得不到答案。而那種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位死要面,太中意贏的老竇。
為什麼如此敬愛Miss羅?她啟蒙他在彈琴時想想絲巾,音樂盒,那種飄逸和輕盈。有個人出現(xiàn)告訴他,噢,原來音樂是可以這樣感受的。但也僅此而已。對於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概念,情感的共鳴,我想大概Miss羅是無能為力的。音樂是一座橋,但黃家正橋兩邊的目的地始終是混沌模糊的。他始終處於孤立的狀態(tài)。
十七歲,在父母婚姻破裂的bullshit里面,他終于不得不承認自己或許早就領(lǐng)悟但始終不肯承認的,家庭冷暴力對自己的影響。毀滅性打擊。既然有如…
主人公黃家正是一位香港的“音樂小神童”,他十一歲便赴捷克與專業(yè)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在香港本土也是獲得無數(shù)贊譽。當我剛開始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對這位“小神童”并沒有太多的好感,甚至覺著這位天才有些自負,不論是他在和自己的老師、同學、家人的相處中,還是自己對于音樂方面的造詣,都會讓人感受到一種“驕傲”,一度讓我覺著這部影片拍的有些刻意,但隨著影片的深入,我逐漸被故事所吸引。這部影片通過交叉剪輯十一歲的黃家正和六年之后的他,整個時間線的推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音樂天才的心路成長
本身片名太大太正經(jīng)
不過卻很"好看"
最大的看點就是此片主角--家正 簡直太有戲啦
以至于有些看劇情片的感覺
不過也許正因于此
片子的結(jié)構(gòu)和線索被弱化了
這是比較遺憾的一點
但這并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
喜歡這個導演
昨天的現(xiàn)場訪談 導演的性情也很真誠實在
期待他的其他作品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音樂人生》的英文翻譯是《Music and life,KJ》,而并不是《Music life,KJ》。小時候的黃家正已經(jīng)說過,人生一半是音樂,一半是錢?!板X”在這里比喻“正常的人生”——誰不是因為有錢才活下來了呢?所以片子是在討論音樂和人生的關(guān)系,而不是單講人生中的音樂。乍一眼看我也覺得這個的片名似乎太普通,但看見英文譯名之后才明白導演的良苦用心。導演的良苦用心都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而細節(jié)總是無法被大多數(shù)人發(fā)覺。
很奇怪的是片子雖然以音樂為主題,但絲毫沒有描述主角在音樂道路上的艱難困苦。他的煩惱和問題都出現(xiàn)在家庭和人際關(guān)系上,是這些影響了他的音樂——可以說是“阻撓”了家正的發(fā)展,但沒有這些也許他會失去控制,以致癲狂。其中最大的問題來源于父親。片中有段父子兩在捷克聊天時的影像,家正邊說,父親邊撫摸他的腦袋。這個動作讓我覺得很奇怪。父親動作里的那點不自然暗示了他對這次訪談的在意和不適,他沒有表現(xiàn)出最原始和自然的態(tài)度。甚至可以說,他的那些話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他精心包裝和粉飾過的。父親跟家正…
【音樂人生】像孩子一樣思考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7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