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卡薩布蘭卡》女主角英格麗·褒曼被名導(dǎo)羅西里尼的戰(zhàn)爭三部曲之一《羅馬,不設(shè)防的城市》深深感動,并寫給他一封信表示期望能與之合作,羅西里尼也為之動容。兩年之后,兩人在合作拍攝《火山邊緣之戀》時墜入情網(wǎng),褒曼給羅西里尼產(chǎn)下一子,褒曼清純賢惠形象被毀,輿論嘩然。不久,褒曼與丈夫離婚,并與羅西里尼結(jié)婚。此后一段時期就被稱為羅西里尼的“英格麗·褒曼時代”。但是兩人的事業(yè)并未因此更進一步,相反地,他們遭到了以好萊塢為首的電影界的抵制
像羅西里尼(在這里)這樣隨意的人相當少見。他似乎從來不在意如何將場景(以及截然不同的配樂)連接起來,也不在意將某些生硬的東西磨平;這部電影里一些對話鏡頭和駕駛鏡頭是他作品中更為突出的例子。盡管如此,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有點接近法國新浪潮的方式——這一隨意并不表現(xiàn)為廉價性,而是表現(xiàn)為令人驚訝、有點自相矛盾的自在和寬廣:我是說電影,而不是說創(chuàng)作者。當然,這來自畫面本身的清晰和優(yōu)美,以及演員(我指的是Bergman)如同游泳者在水中那樣(甚至并不一定virtuosic)的自如
《游覽意大利》筆記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6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