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鳳儀說:你的意思是,我前世是那日本軍人,因為殺了很多人,今世要我還。你覺得這樣公道嗎?
劉答到:那個日本兵不是李鳳儀,李鳳儀不是日本兵。只是那個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李鳳儀說:我不明白。
當初我也不明白。是日本兵的造的因,卻要由李鳳儀來承擔(dān)果。而劉的解釋是有因必有果,但報應(yīng)未必在自己身上。這樣解釋的確有些妙,讓人思想上有些拔高。日本兵不是李鳳儀,李鳳儀不是那個日本兵。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所以李鳳儀就要死。正如孫果殺了人,所以樹上的麻雀死了。之后的劇情再一次體現(xiàn)這種因果觀:李鳳儀去找孫果,結(jié)果孫果卻殺了李鳳儀,但孫果卻因為李鳳儀對大只佬的影響(種善因)沒有被大只佬打死(得了善果)。反正因果關(guān)系在孫果和李鳳儀身上是完全反過來了,孫果種惡因卻得了善果,李鳳儀種了善因卻得了惡果。
(2)為什么劉脫下袈裟還俗?
我的理解是,當初他在打死麻雀之后看到因果,他覺得一切已經(jīng)注定,無法改變,成為了宿命論:別人的惡因為什么其他人來償還惡果
劇本本身有佛偈支持, 加上寫的人似乎對佛家的"無我"及"業(yè)"有一些體會, 感覺它做得到一般港產(chǎn)片所欠缺的深度與及視野. 前半段的縮骨印度人拍得有戲味兼夠張力, 條橋踱得夠心思, 一d都唔求其. 後半當然更好, 劉華最後食煙0個場更精景, 看起來是玩野, 其實成功的體現(xiàn)要"我空""法空"的想法, 不禁令人會心微笑. 但我個人覺得兩個主角行雪廠街0個?鏡頭可以拍得靚dd. 唔夠wide呀, 所以睇起黎唔夠"最後啦"0個種感覺
最近才翻來原版看,4星??吹貌恢频?,我敢打賭,一定是看了閹割版的。廣電又淹沒了一部好電影。什么時候能夠好好分級?為了迎合一家老小都能看的所謂合家歡電影,小孩依然不適合看,大人看了不過癮,最重要的是把本來要表達的東西偏離得亂七八糟。引用某影評人的話:爛片剪半小時也還是爛片,好片哪怕剪一刀,也會錯失很多。
大塊頭有大智慧:大師級!不存在的因,底層的自我安慰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