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中篇小說,該小說講述了從上海來到殖民地香港讀書的少女[葛薇龍]如何一步一步自甘墮落的故事。原小說給人物、故事定下了基調(diào),在看電影之前,觀眾心中已經(jīng)有一個葛薇龍了,對這個故事也已經(jīng)了然于胸了,帶著這種期待又先入為主的心態(tài)再來看電影,確實也很難做到客觀評價。
首先我們看葛薇龍。許鞍華導(dǎo)演不斷強調(diào)馬思純就是自己心目中葛薇龍的最佳人選,但觀眾似乎并不認同。在電影里面,馬思純扮演的葛薇龍出場的時候,左顧右盼的演繹,仿佛到處在找攝影機
小說是七分藏,三分露,半遮半掩的勾人,電影是全裸,坦誠赤裸,一點遮羞布都不要了。
彭于晏花花公子的感覺演出來了,這張臉,這身材,誰經(jīng)得住他漫不經(jīng)心的撩???但依舊不是原著里那個鬼陰陰風(fēng)吹稻田現(xiàn)綠光的喬琪喬,因此有些欠缺說服力,那孩童般天真的眼睛,薇龍圖啥,圖給他當媽嗎?
看的過程中覺得很諷刺,好幾次笑出了聲,盡管臺詞大段大段的照搬原著以至于表演痕跡太重像一出舞臺劇,但你能說這電影不真實嗎?女人們太容易被困在香港,姑媽本就屬于那里,為了錢為了性為了過去的屈辱
(原載于[虹膜公眾號]。作為所謂正方,果然招惹許多罵聲,大多是一看「站隊」就開槍的。不過看的當下既然喜歡,也沒必要把自己藏到安全區(qū)。)
所謂「第一爐鋼」的選角和號稱「青春疼痛」的宣傳,前一串冷語,后半截流言,在還沒上映的時候,就給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戴定了低劣粗鄙的帽子。
選角這個動作,以及對選角的判斷,都太主觀,畢竟就連「忠于原著」,都絕不是電影創(chuàng)作的必然選項,那么,單憑個人對主要演員的好惡,就預(yù)先做了對電影整體的評判,無論如何都欠了些公允。
不過
李安曾在自傳里回憶,自己拍《臥虎藏龍》的時候,章子怡跟他想要的感覺很不一樣,他本來想塑造一個內(nèi)心剛烈、外表淑女的玉嬌龍,但當時在嬌滴滴的章子怡身上完全看不出陽剛的一面——
“不得已我只得轉(zhuǎn)向,順著她的特色發(fā)展,走性感路線?!?br>導(dǎo)演有時抹不平演員的個人特質(zhì),就需要把他們本身的這些東西揉進角色里,讓人物更有說服力,這就是李安說的“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
可惜不是所有的合作都有互相啟發(fā)、彼此成就的好結(jié)局。
比如看完《第一爐香》
《第一爐香》點在了青紅二樓之間
《第一爐香》中的姑媽因為當年不聽哥哥,也就是葛薇龍的父親的勸兒,嫁到梁家作小,被認為有辱門風(fēng),于是兄妹二人結(jié)怨……
雖然這是上一輩的恩怨,但勢必會“遺傳”到下一代身上,而葛薇龍又等于是自己送上門來的。
姑媽雖然收留了她,但她對于兄長的痛恨,不可能就此化解,更有可能的,是雙倍奉還給薇龍,而具體的做法,想來也無非是讓薇龍嘗嘗自己當年受辱的滋味……而這種恨意,在之后的《半生緣》故事中,都有延續(xù)與轉(zhuǎn)換,并且形成了更為爆發(fā)的戲劇沖突。
說起來
《第一爐香》馬影后要加油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