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難得有空,隨機看了一部電影,就是《無問西東》??赐曛蟠笫?,怪我自己預期太高。以后這種故事拼盤類的電影還是少看。創(chuàng)作上,操作難度大,稍有不慎,就不好看了。難出佳作。
而且,本片的創(chuàng)作野心大過了電影本身。想表達的太多,能耐還是欠了點兒。
從臺詞看,透著新潮,洋氣,幼嫩,我懷疑本子不是中國人寫的;或者至少是像我這種對歷史的了解還不夠的人寫的。臺詞里,滿滿的高中作文的偽雞湯感。編劇塑造的這個世界,干干凈凈,纖塵不染,就好像章子怡那一頭美發(fā)(臉都被打到血肉模糊
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清華校園里的皎皎者吳嶺瀾在尋找個人終極價值的旅途中心生迷茫,收起自己的滿面春風,卻在一場演講中意外邂逅詩人泰戈爾的思想光彩,誰都不知若干年后,他用這點螢燭之光點亮了沈光耀的愛國情懷。亂世中的少年棄筆從戎,離開校園里那張安逸的課桌,換上一身英姿颯爽的飛行服,他是野村孩子們口中的“晃晃”,更是牧師膝下的上帝,一曲福音畢,戰(zhàn)斗機從九天墜落,他把自己的軍旅生涯詩化成母親手中一張張速寫,而對于自己的死亡只欠一句對母親的抱歉。那個被沈光耀投下救濟糧的孤兒陳鵬
由于種種原因,直到昨天晚上,才有時間去觀看近來被熱議的這部《無問西東》。相對于本片在網上評價的兩極分化,我個人卻被這部電影深深打動。鑒于本片已經上映了半個月之久,各種影評可謂是汗牛充棟,無須我再去重新贅述。下面,我就從本片拍攝視角,以及對清華傳統(tǒng)的反映這兩個方面,談談我的觀影感受。
影片由四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各自獨立、而彼此之間又有機相連的小故事組合而成。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四個故事里的主人公,都不是那些在清華校史上大紅大紫的人物,而都是相對默默無聞的普通清華學生或者校友。盡管無名,但他們都是清華精神或者所謂清華傳統(tǒng)的良好承載者。吳嶺瀾的求真務實、對人生意義的不懈探尋,沈光耀的強身健體、舍命報家國,陳鵬和李想的舍身忘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及張果果的熱心公益、恪守道德底線——這四組人物的言與行,恰恰貼合了清華校歌歌詞里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他們也跟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及建國之后那句最為著名的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形成了完美的對照
《無問西東》:曾經讓我很期待但又讓我失望的一部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