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Woody Allen每部電影都是通過薄弱和漫不經(jīng)心的故事架構(gòu)以及不那么豐滿的主角(通常為男)來痛陳他的世界觀。所有主角都是"Allen surrogate"。這部也許比之前幾年的作品甚至更弱。一位影評人說,整個故事"thinner than a wedge of lemon"(比一角檸檬還薄),回想一下也的確如此。
通俗點講,Woody Allen就是所謂吐槽帝、段子手,尤愛吐槽各種snob:高冷的知識分子,有錢沒品的富人。但他也積極于自我吐槽與打臉。他從沒想講什么人生寓意,因為之于這個non-believer,沒有什么是宏大真理或信條,只有懷疑、諷刺、悲觀是恒定的。但他的可愛在于各種對立中迸發(fā)的幽默感,與美妙的攝影、音樂、場景服裝設(shè)計一起,讓人笑一笑、渡過愉快的觀影時間。如同他自己在最近一次采訪中說,"It’s the job of the artist, I think, to try and figure out how to get through life knowing that the worst is true." (藝術(shù)家的工作,也許就是明知最差乃現(xiàn)實,仍試圖探索如何渡過人生)。
當(dāng)然,可愛或討厭,也是一線之差,取決于個人觀影口味。有人可以從頭笑到尾
前幾天終于得空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不禁大贊電影的鮮味可口。
大概是有人會覺得故事單薄,不過就像20年代的小說,那個年代的愛情小說一樣,再詳細(xì)一點的話就像菲茨杰拉德飛女郎與哲學(xué)家全本里面的小說一樣,沒有過多的憂傷,過多的思考,卻一如既往美麗得令人心醉,就像吃了一個美味的鮮奶草莓蛋糕,滿足卻不膩,不過也只是個甜點而已,你還指望什么。如果要吃大餐大概這部電影就并不適合你了。美味的甜點只適合愛它的對愛情有著迪士尼童話般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女人們罷了~雖然知道這些幻想也終不過是幻想,但是無論從人物造型到美景再到人物對白的設(shè)定都無一不戳中女人們的死穴,鮮美如此,大概還想要再來一塊呢~
雖然故事發(fā)生在歐洲,但世界觀完全是美國式的。
喜劇演員在角色之外的生活可能嚴(yán)肅甚至抑郁,魔術(shù)師在表演之外可能不愛。他們了解各種門道,了解不存在所謂“奇跡”,只有人耍的把戲。Stanley善耍大變活人,自認(rèn)為理性。他固守舒適區(qū),是個徹底的懷疑論者。他對世界的認(rèn)識是經(jīng)驗主義的,他相信實在的技巧能創(chuàng)造魔術(shù),但不相信魔法和奇跡真的存在。
少女Sophie是神婆,法式的短發(fā)短袖短裙。姓Baker,很快讓我想起The Great Gatsby里的高球選手Jordan Baker。她們一樣地活潑、靈敏,消息靈通;也一樣是跳躍、表里不一的物質(zhì)女郎。她有什么深刻?用“算命”幫助壞品味的富二代做生意決策?幫助富豪遺孀與她出軌的丈夫“通靈”?尋常少女,愛吃貪玩,眨著眼睛,一本正經(jīng)。
Stanley對她的懷疑三步遞進(jìn),而Sophie的還擊也次次有力——
1)魔術(shù)不過是表演,Stanley是魔術(shù)行家,初聽Sophie的特異功能時根本不屑一顧。他說:在魔術(shù)里沒有什么是真的,不過是玩弄些陳舊手段。而Sophie就證明她知道地比他想象中更多。
2)每個人都來跟Stanley講Sophie神奇無比
毫無預(yù)兆的看到了附近電影院的播放目錄,等看到了科林大叔的名字,欣喜若狂的居然自己背起包就跑到了電影院,還好時間正好趕得及。電影馬上要放映了,趁著熄燈之前找到僅有的幾個空著的位置。
電影是伍迪艾倫每年一部的承諾片,也就如他近幾年的電影出品質(zhì)量一樣,讓人覺得還是沒有經(jīng)典時期的那種酣暢淋漓。雖然還是經(jīng)常透露出伍迪艾倫特有的那種諷刺與玩笑,但是密集程度已經(jīng)大大不如以前。影片magic in the moonlight試圖表露的,說的深一點,是一個人究竟如何看待奇跡,而且奇跡到底又是什么呢
《魔力月光》2014年,Who will marry a megalomania?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3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