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理由,支持著那些探險家一次次玩命似地挑戰(zhàn)著地球上諸多的極限之地?
或許有一句話,是對于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因為它就在那兒。”
而說出這句話的人,就是英國偉大的探險家,喬治·馬格里。
在說完這句話后,他就義無反顧地去挑戰(zhàn)這個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
遺憾的是,他在途中遇難了。
他的遺體被埋在了漫天的風(fēng)雪下,至今無人發(fā)現(xiàn)。
更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壯志豪言。
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他已經(jīng)讓我們見證過什么叫做:
雖千萬人,吾往矣。
會看BBC紀(jì)錄片《征服珠穆朗瑪》還是因為看了《歷史的溫度》中間有一篇文章就是介紹這部紀(jì)錄片,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登山家喬治·馬洛里。他1924年就在離頂峰600米的地方失蹤,遺體在75年后被登山探險隊的人找到并證實就是馬洛里。于是針對他到底有沒有登上頂峰這件事牽動了全世界人的心,如果是,那他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個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也是徒手登峰的人。在那個年代,他連地圖都沒有,氧氣罐甚至都是自己做出來的。雖然沒有在頂峰附近發(fā)現(xiàn)任何線索證明馬洛里登上去過,但是
這兩位探險家試圖還原前輩的探險經(jīng)歷,他們想把自己置身于Mallory和Irvine所擁有的設(shè)備和技術(shù)下,為此他們特地效仿Mallory的登山服和登山靴,但是我不明白為什么最后一段登頂峰(次巔)時,又換回了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物的登山服,那件橘黃色的登山服上明顯的繡著northface的logo,想象要是當(dāng)時Mallory和Irvine也有這樣的設(shè)備,也許就會平安回來,是這兩位登山者實在受不了嚴(yán)寒和傷動了?他們憑著northface的超保暖羽絨服想證明以馬洛里當(dāng)時條件也可以完成登頂,感覺有點牽強,如果他們最后一直穿著Mallory和Irvine那個年代的裝備登頂就圓滿了~nb了
http://spartacus-educational.com/FWWmalloryR.htm
主要是關(guān)于Mallory和妻子的相識以及生活,即其遇難之后家事的變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Ruth Turner, the daughter of the successful architect, Hugh Thackeray Turner, and Mary Powell Turner, was born in 1892. The Turner family were close friends of William Morris. The family lived in an elegant mansion, Westbrook House, in Godalming. Ruth attended Prior's Field, a free-thinking school founded by Julia Huxley, the mother of Aldous Huxley.
In 1907 Mary Powell Turner died of pneumonia. Ruth, who was only 15 years old at the time, became a devout Christian after her mother's death.
Ruth met George Mallory at a dinner held by Arthur Clutton-Brock in 1913. The following year, Hugh Thackeray Turner invited Mallory to join him and his three daughters on a family holiday in Venice. The couple fell in love after a trip to Asolo. Ruth wrote to George a…
這是一部美國人拍的關(guān)于一個英國登山家的美國片。和所有美國片一樣,不管是什么內(nèi)容或者形式,總是包含下面幾個元素:煽情,商業(yè)。
煽情,這個和CCTV的春晚不一樣的是他會真的讓人心潮澎湃。比如說理想,那個征服人類最高峰的理想。還有親情,還有與眾不同,還有意義。電影里他們試圖演示利用喬治·馬洛里的史前裝備也是的確可以登上著名的第二階梯的,這是多么與眾不同,這是多么虔誠的向先人致敬啊。可惜,可惜,那套行頭只是一個拍電影的道具而已。他們裝模作樣的在第一,第二營地試了一把就凍得嗷嗷叫,然后再也沒有拿出來試過了。
商業(yè),這是所有的現(xiàn)代登山電影的必備元素。商業(yè)當(dāng)然無可厚非,只是我很難受這樣的元素放在一個旨在向先人致敬的電影中。他們在第二階梯的那一段free climb的確很動人啊,只是一個細(xì)節(jié)讓我很震驚:他們的belay 那么的漫不經(jīng)心,甚至一度hands free. 我一開始還以為他們用的是grigri,鏡頭拉近一看,嚇我一跳居然是普通的ATC. 我不知道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grigri是不是還能夠工作,但是hands free from ATC無論如何我是無法理解的,當(dāng)然…
“你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瑪峰?”
“因為山在那里?!?br>這是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才能說出的一句話。感嘆的是,說這話的人已經(jīng)死在了1924。
而我所在的這片太平洋西大陸,早在日復(fù)一日的牢籠生活中,變成了動物園。你,你,還有你,都是園里的動物。
今天講評2010年美國傳記電影《最狂野的夢》。
我們?nèi)祟惪偸窍矚g征服一些這個星球上的各種存在,作為地表最高點的珠峰,自然成為優(yōu)選目標(biāo)。
1924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歐文,穿著7層布料華達(dá)妮衣,腳穿釘鞋,背著自制氧氣瓶,徒手攀巖珠穆朗瑪峰。后,再也沒有回來。他們死在了山里。
1924年,沒有彩色攝像機,只有黑白攝像機,并且成像特別不清楚。
1924年,沒有保暖性最好的羽絨服,更沒有現(xiàn)在的北面,始祖鳥,只有多層混編在一起的妮大衣。
1924年,沒有冰鎬冰爪,鐵鎖鋼錐,異常結(jié)實的登山繩,只有一把鑿冰用的冰斧和一捆棉繩。
1924年,沒有睡袋,對講機,只有一只手電筒和紙筆。
在零下30度的低溫,在大口呼吸卻吸不到氧氣的缺氧環(huán)境里,我們?nèi)祟惖娜怏w變成了累贅,它酸疼,它腫脹,它…
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喬治·馬洛里與他的珠穆朗瑪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0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