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暇看長評,就來看短評吧!
------------------------
我對《昆塔》整體的感受是,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畫面好、形象好、音樂好,影片硬件已經(jīng)足夠強,但是劇情等軟件還有待進一步升級。
《昆塔》的結局有《魁拔》的“特色”,就是一個電影沒有講完一個故事。
奶泡泡很萌,但是影片笑點和淚點相對較少。
奶泡泡帽子兩邊的水球,我一直以為當水沒了的時候,生命也就完結了。
------------------------
看人主要看三圍,看影片則主要看三點:笑點、淚點和萌點?!独ニず凶涌倓訂T》似乎只有奶泡泡這個萌點存在并且成立,而其他兩個點則缺失了。
其實,它本應有著深刻的淚點。這個淚點就是把影片機械主義的部分和“不可能是不可能的事”的主題結合起來所產(chǎn)生的化學作用。
這個片子在世界觀上有個很有趣也很匪夷所思的設定,就是主人公——盒子們處在一種由農(nóng)耕文明向機械文明過度的階段,部落和長老的存在也似乎在用一種慣常的農(nóng)耕文明符號來詮釋著其文明程度。而他們的對手,卻是純機械化部隊,擁有先進而復雜的機械文明
看的點映。
首先,我得聲明,我承認這部片在國產(chǎn)片里,畫質很好,十分好,非常好,可以和外國有得一拼。這點我承認。
但是——看片過程十分煎熬,因為除了畫質打9分之外,其他都只能打2分。
首先是幾個讓我無法忍受的點:
1、人說話的時候,嘴經(jīng)常不動。
2、就算動,也做不到嘴型同步,導致我根本感覺不到是他在說話。
3、畫外音極其多,多到讓人質疑分鏡師是不是腦殘,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畫面開始無意義地拍攝天空、荒漠——個人感覺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做不到嘴型同步,所采取的補救措施(但是讓我感覺十分不舒服)。
4、配樂太令人憤怒了。其實配樂的質量并不差,全程都是交響樂。但是不管笑點位、緊張位、感情位全部都是同一風格的背景音樂而且十分大聲。
電影里有一個寂靜無人的沙漠,但是觀眾完全沒有感覺到寂靜無人——因為他全程都在大聲地放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的意義在于渲染情緒,但他用在這里,做到的效果是——打破情緒。
世界上有很多不可能是不可能的事,需要我們的意志和決心去實現(xiàn)。傳說,在巴拉布城將要消亡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位叫昆塔的英雄,他堅信自己的家園不可能就這樣逝去,但是沒有相信他的人,于是他踏上了獨自的旅程去尋找生命的軌跡。終于,在沙漠中尋到了最后一株奄奄的仙人掌,但因為此時昆塔的生命能量已耗盡而永遠地倒下了,后人為了紀念這個英雄便把仙人掌稱作昆塔,他預言,當巴拉布城再次陷入危機時,他會喚醒那個拯救巴拉布的勇士。
很久之后,巴拉布城果然再次迎來了大旱,一個叫菠菜的男孩兒無意中聽到了昆塔的召喚,他把這件事講給同城的人,可是依然沒有人相信他,敢于探險的他踏上了尋找昆塔的道路,唯一相信他的是他的好朋友貪吃鬼奶泡泡,于是他們一起出發(fā)了,開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奇幻冒險之旅。一路上與殘酷自然作斗爭,他們穿過了詭異的黑磁谷,發(fā)現(xiàn)了奇怪的鴕鳥車,來到了便棒山幫助大王去蝎子谷營救了野蠻公主嘎嘎。三個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他們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尋找昆塔林的旅途。
前路是光明是黑暗,都要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
小時候恨蔣介石,長大后更恨蔣中正。
這種段子,小孩子們是聽不懂的。坐在被小屁孩包圍的電影院,面對屏幕上蹦蹦跳跳的《昆塔·盒子總動員》,聽著蘿莉正太們不時傳出的笑聲,甚至我身邊的小胖子對媽媽大叫“好看,過兩天我們買票再看一次”,看到他和他的小伙伴們都樂瘋了,作為媒體人,我和我的老幫菜們都驚呆了。
在這個混沌的斑斕社會里,任何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對非黑即白的故事產(chǎn)生興趣。到了而立之年,你的床頭只可能是《厚黑學》、《如何管理你的時間》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如果你一定要說你還是靠《安徒生童話》過日子,我只能說你——太棒了。
《昆塔·盒子總動員》從名字上就充滿了卡哇伊精神的低幼感,電影本身也是發(fā)生在一個奶氣十足的虛構星球上的童話故事,一堆說不上是什么的盒子(?)供奉著許多蠟燭(?x2)和仙人掌(口味很重的樣子),其中一個叫菠菜的盒子和一個叫奶泡泡的盒子,為了尋找昆塔綠洲踏上了冒險之旅。
平心而論,《昆塔》這部電影作為浙江本土投資的兒童動畫電影,在制作水準上還是值得表揚
西方文學起源古希臘,而荷馬史詩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秺W德賽》這巨幅篇章里創(chuàng)造出的征途冒險模式,激勵和影響著其后無數(shù)作品。無論是從地緣政治學看也好,從自我認同看也好,他們傳統(tǒng)里的“英雄”往往不是先評價做了什么,或者他能力有多強,而只是他一開始就“在路上”。
繞了個如此大的圈子,只想說“冒險精神”是歐美作品里極其普遍的一個主題,而在傳統(tǒng)的東方文化中卻相對比較少見,可這種感覺卻又天生跟人類好奇躁動的兒童時期是相吻合的。所以在新時代的動漫作品,常常要面對一個很奇怪的境地,就是我們當下成年世界習慣的價值,很難同流行的元素或主題很好地結合起來。不說遠的,受西方文化沖擊極大的日本動漫,甚至游戲中,大量的世界觀都是有關“救世”或者“歷練”的DND變種(這跟武俠的闖蕩江湖還略有不同),《塞爾達》《勇者斗惡龍》《怪物獵人》……每個故事的開場都是小村少年聽完了傳說,手拿木劍,就對著地圖準備出發(fā)。但要按照教育傾向,我們確實不太鼓勵小朋友每天沒事就想著出去惹事,主角一定得是乖乖呆在家之后再說其他
《昆塔:盒子總動員》:在豆瓣秒的5元一張的。給我感覺看了一個盒子的宣傳片,沒有結局。
只是一個小磨難,找齊了隊員而已。沒有期待中的好看,故事節(jié)奏不是很好。整體形象是西方的形象,但是內容又是中國古代的感覺,有點不搭。
臺詞有點小搞笑。這個沒有高潮,有點小小的笑點,但是整體不是很好,作為大人覺得一般,我前面有小朋友,也只是聽到了幾聲的笑聲。
還是覺得魁拔比較吸引我和小朋友。整體節(jié)奏把握的比較好!
《昆塔:盒子總動員》歲月的慈悲:致七大大的一封情書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