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治愈很暖心的一部電影,現(xiàn)實主義題材自內(nèi)向外的那種感染力真的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
關于馬亮,從他一開始出現(xiàn),就能從他身上感覺到了一種孤獨,那是本能的下意識的反應,馬亮從小就被拋棄,自那之后往后十余年里都是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孤獨源自于對外界的防備。
按理來說,這樣自我封閉的人,他應當是一個冷漠的人,但卻并不是,看他對軒軒的樣子,你能察覺到他身上的那種善意,那種外表冷淡、內(nèi)心柔軟的情緒真的讓人感覺到一些反差。
雖然嘴上不留情,但會把漢堡里的肉分給軒軒
先來說說我感動的點在哪些地方:
①是每次軒軒等媽媽的時候,沒看到最后他放下媽媽的心結(jié)的時候,我以為他就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原來他什么都知道,只是在非??嗟臅r候能有一個信念支撐他的生活。
②軒軒被關在籠子里面,像畜生一樣被對待,被爺爺當作“狗餓了還會回家”。這對我是非常沖擊的,我無法想象這非人的對待,人的自尊在這么苦的生活被這小小的籠子困住。
③馬亮把弟弟鎖在他們的“家”里,一句句包含太多情緒的“你媽媽不要你了”,我看到的卻是他在和小時候的自己咆哮,媽媽就是拋棄你了
看完后的影片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還在回味最后軒軒在等馬亮的約定,最后的100天約定是不能如約實現(xiàn)了,馬亮沒能活下去是嗎為什么也想不明白,他可以出來好好生活的啊,可以跟軒軒一起生活。
出場的軒軒是靠自己自理,沒爹疼沒娘愛的小孩,所以總被其他小孩欺負,總是挨餓還邋里邋遢。后面馬亮的出現(xiàn)救贖了軒軒,雖然一開始馬亮會趕走軒軒,卻因為軒軒邊追邊哭喊著“哥哥,不要丟下我”,讓馬亮想到他媽媽丟下了他心軟了,可能是他自己淋過的雨所以也不想軒軒淋雨吧。之后馬亮為了軒軒不挨餓
其實這個原型還是很感人的。我看過這個新聞,故事是很完整很有特點的,適合改成電影。但是最終電影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我感覺還不太夠,有點浪費了這個故事。
首先原型最感人的地方是哥哥被抓進警察局,警察勸他說出真相,說不然你弟弟就要把你忘了怎么辦,哥哥說“忘了就忘了”。但是實際上影片中這一段很平,很平!這一段的表演層次其實可以再豐富一些。
再說一下電影節(jié)奏,整體還是比較平的,沒有很明顯的高潮,故事推進的節(jié)奏倒還可以,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演員演繹方面,王的演技也算夠用
從定檔9.13的那天,海報有強烈的生命力,今日看完的確是這樣,王俊凱身上為軒軒擔憂被壞人蒙騙而做出自己非意愿的事,覺得自己只有把他關住才不會被他人傷害(偏個題我小時候也是想要出去被遏制在屋內(nèi))。最后軒軒上學,去到與哥哥生活過的家馬亮也會在這份思念中陪著軒軒闖蕩世界。馬亮和軒軒要在平行時空好好長大,開開心心的生活著,我們都不會忘記你們
“野孩子”我希望你成為一棵向陽的樹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0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