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王抗美的人生是我們父輩的濃縮寫照·····
現(xiàn)在的生活與過去相比,有著天地之別。
但我們當下缺失的卻是那份情懷
那份理想······
當金錢作為現(xiàn)今社會衡量標尺,
當階級的極端分化
最底層的王抗美卻未丟失那份情懷
不是上一輩人的革命理想
而是上一輩人革命理想的情操
就如那滄桑的歌聲
無論貧窮、疾病、多遠化得沖擊,或是心中的愧疚
如一而終·····
當我五十五時,當如父輩
沒有故事,游走式地敘述,瑣碎。
導演手法也不新鮮,大量穿插市井聲響,楊德昌、賈樟柯慣用的。
但這是個好片子。
范偉也不重要。好就好在讓我看到中國人正以腐朽的肉身在龐大的垃圾場里存活的景象。一切都是垃圾,包括情感。
將美好寄寓于記憶,我覺得一直都是理應(yīng)避開的矯情。遺憾的是,此片還是那樣。不過,那是唯一的出口,惟有被虛擬的記憶才使人覺得曾經(jīng)在美好中存在過(事實并不存在)。換言之,記憶從來就不靠譜,它比尚未發(fā)生的未來還要虛幻。因此,人需要記憶比需要當下和未來更為急迫。
《梅蘭芳》好嗎?沒看過。但我想,它的好僅是文化倫理和審美趣味上的好。與“真實”無關(guān),甚至與歷史也沒關(guān)系。它因為梅蘭芳而穩(wěn)固在優(yōu)伶的冊頁上,所謂“案頭清供”之物,文人和附庸風雅者摩挲一二即可。
如《耳朵大有?!分惖钠?,是我所喜??上?。
看《馬大帥3》時,覺得如果在趙本山靠撿垃圾度日,范偉試圖自殺那里,喊——停!那么就是一個完美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了。后來的安排太虛假,有曲意逢迎“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嫌疑。
這個電影就很好。
除了王抗美被形象設(shè)計的那段,除了類似于“咱抽的不是價錢,咱抽的是信仰”“來吧,整死我吧!歡迎整死!”這類經(jīng)典臺詞的出現(xiàn),我忍不住笑了幾次,從頭到尾我都看的很心疼。讓我想起我身邊這些父輩的人。
東北人看這個片子更能產(chǎn)生共鳴,這些人,這些人所處的環(huán)境,這些人生活的困頓,真就是這樣。所以說,張猛是當下已經(jīng)很稀有的有想法、有耐心、有深度、有足夠觀察力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
我覺得評價一個作品好不好的原則很簡單,就是讓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人(如果還有的話)來看的話,他們能否從中明白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能否明白他們?yōu)槭裁葱?,為什么哭,為什么憋屈,為什么難受。
所以,有共鳴的,才是好作品。
所以,必須要挺《Lucky Dog》一下。
老爸和朋友們很喜歡《長征組歌》,每每一起喝酒,他們都會用筷子敲著碗邊大聲地唱,聽來,凄涼也凄涼,振奮也振奮。
講的是:一個老實本分的火車修理工在退休后第一天四處尋找工作的窩囊經(jīng)歷,中間遭遇各種挫折和憋屈,直至命運之弦不堪重負發(fā)出崩斷的那聲脆響。無疑,這種矛盾制造法屬于典型的主題先行,類似題材和內(nèi)容的作品并不少見,比如池莉的《煩惱人生》,黃健中的《過年》。
怎么理解呢?好比要構(gòu)思一個男人的中年危機,慣常設(shè)定大概不外乎工作與家庭、情感與生活,上有老下有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女兒說6+6結(jié)果等于13,夢見和飯島愛晚餐卻遍尋不著藍色的逍遙丸”諸如此類的各種壓力疊加吧,《耳朵大有福》著重強調(diào)的那種危機(生計和老年)大多也沒擺脫上述框架和規(guī)律。換句話說,這個故事在情節(jié)內(nèi)容上確實新意有限。但太陽底下本來就已無新事,一個固定套路的故事也未必就能對一個風格強烈的創(chuàng)作者形成掣肘。事實正是如此,就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而言,張猛的處女作絕對可圈可點,寬容點看,說其交出了一份優(yōu)秀的答卷也不為過。
顯然,這得益于情節(jié)之外豐富的細節(jié),地道的語言,生動的對白乃至精湛的表演,一種可籠統(tǒng)歸納為黑色幽默的基調(diào),我們冠之于作者的表達方式
張猛很會講小人物的故事。東北底層人的高度寫實,真實的近乎殘酷。各種文化符號、臉譜人物、流行歌曲以及時代短期特有的群體潮流,都一把將人拉回十年前,近在咫尺。
范偉呢,則很會演繹小人物。每個微表情和肢體語言都像是長在他的骨頭里一樣,舉手投足都奉獻著影帝級的演繹,我們早就欠他一個最佳男演員了。
《耳朵大有?!罚犉饋砭拖癫肯矂?,于是看之前煮了溫茶備了辣條,舒舒服服窩進沙發(fā)。看著看著,心里卻越發(fā)不是滋味。世界上像他這樣,在夾縫中尋光亮、在苦澀中尋蜜糖的普通人,恐怕不少
耳朵大有福:好看!生活就是這樣,我老了以后會是這樣嘛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