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影海報的金門大橋才吸引我看了這部影片 當然“JOHN”也是有點親切的 雖然那個feeling和當時已經(jīng)不太一樣了 影片里金門大橋的景不多 連舊金山的景點也帶到的很少
講述的是來自傳統(tǒng)家庭的印度女孩 學了美語做了客服 認識了紐約的他 兩人聊得熱火
且約定了在舊金山見面 因為姑娘一直假裝她在美國 她帶著行李給家人寫了信飛走了
當然父母已經(jīng)再給她安排相親了 可是能把美語學的很好的外籍人士 一定是對那邊的文化很喜歡的
所以姑娘也很叛逆 和男主角見面時也沒亮出真實身份卻也走在了一起
浪漫的愛情,生猛的印度。
很適合在情緒低落時看的一部電影,女主角的聲音聽來很悅耳,尤其是當她用美國口音說話的時候;男主角夠帥,而且眼神迷人;而且情節(jié)還是我喜歡的那種不顧一切追求真愛的過程?;蛟S是因為現(xiàn)實里這樣的事情幾乎從無發(fā)生的可能,在影片里出現(xiàn)就特別打動人。不管是他們在排骨店的晚餐,在酒店隔著門的談話,還是海邊的無拘無束的嬉戲,冒險、浪漫的氣氛讓人心醉神迷。
除了愛情,還有一樣東西特別值得一提。就是文化,里面看似無心地描繪了美國文化對印度文化的影響和沖擊。比如女主角的穿著,她日常穿的都是西化的衣服,只有在正式場合在穿印度的傳統(tǒng)服裝,她的純正的無懈可擊的美國口音;她的弟弟喜歡吃西式食物,聽英文歌;她的親戚---在美國的那個小女孩,跳舞時簡直比美國還美國......這一切都投射出了美國文化無處不在的影響。連傳統(tǒng)的印度文化中由家長作主的婚姻也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是好,還是壞?電影只是描繪,并沒有給出評價?;蛘咦詈蟾駹栒艿那蠡闀r象征著某種文化融合。
還有
喜歡聽男主人公說話 喜歡美音。
我覺得有些方面我和女主人公挺像。
覺得給我很高的評價就是you are a dreamer.
可惜的是里面的好多歌找不到。
我又何嘗不是希望 我在 san fransisco 遇到愛。
你有沒有勇氣因為一段電話情緣而只身去到陌生國度只為與一個陌生人見一面?你有沒有勇氣對不滿的現(xiàn)實說不再繼續(xù)下去,去尋找新的屬于自己的生活?你有沒有勇氣愛上一個在遙遠他鄉(xiāng)從未見過的異國人?至少一般人都很少有那么大膽瘋狂的勇氣吧?但是女主角Priya她有,所以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愛人,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未來。
她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只是為了尋愛,或許在我們厭倦了現(xiàn)在的生活,身邊的人。有勇氣的拋開這一切,拒絕這一切,去尋找自己的新天地,只是自私的為了自己。其實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當你得到了這些快樂,你會覺得當初的冒險一定是值得的。
影片很好的一點就是插曲很像旁白,歌詞很能應景。當然在美國與印度穿插的景,兩地的文化,也是一個不錯的視覺旅行。
希望我們都能有勇氣,給自己一個屬于自己的未來,不為別人而活。
如果真心愛上一個人,那么,就盡全力去追求他吧,不要留下遺憾,即使那么分居大洋彼岸,印度和美國的距離,無法隔斷最真摯的想念。
普拉婭是一個憑直覺去判斷事物的女孩,這一次,在愛情身上,她的賭博成功了,這樣的巧合,或許只能用第六感覺才可以解釋清楚了。
格蘭哲的確是一位地道的紐約人,處處洋溢著一種別致的味道,男主人公最讓人感動的一刻出現(xiàn)在片尾,在朋友查理的婚禮宴會上擔任司儀的他話到身處即動情,直接飛去印度尋找真愛。
普拉婭也不容易,在家人的威逼利誘之下依然拒絕了維克拉姆(他長得好像格羅索= =),她知道自己無可救藥的愛上了格蘭哲,卻無法預知未來。
于是,片尾,格蘭哲飛來了,這段愛情故事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看到這里,很容易知曉這部片子是寶萊塢和好萊塢的結(jié)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人公的父親扮演非常成功,從對女兒叛逃的生氣到漸漸理解,直到最終接受女兒拒絕婚約接受格蘭哲,這位老人的心理斗爭一定非常激烈。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選取了文化差異性這個橫斷面,并且在一個新的角度上加以提升,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了。
【電話情緣】電話—也許就是你幸福的開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