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還是打的四星,雖然我不是狂熱的哈迷,但是電影和書一個都沒落下,哈七下也期待了很久,結(jié)果昨天下午看完以后完全沒有快感,就像醞釀了很久的便便,準備去廁所享受時,卻蹲了半天只憋出個屁來。
哈七下的豆瓣評分已經(jīng)到了9分!這9分里有很多都是哈迷們的感情分哪!
但是純從電影角度來說,哈7下真的沒有那么好,好嗎!
首先,哈七上下部分開上映的做法讓整個第七部的情緒無法連貫起來,上半部醞釀起來的情緒戛然而止,再過個大半年情緒很難接起來,當然如果你在看下部前如果重溫了上部甚至前6部,應該會好很多,但是分成兩部的辦法確實讓醞釀起來的情緒一泄千里,不過一次性上映的話片長又過于長了,所以這是個沒辦法的事情,將就吧,哈迷們最好先溫故喲。
其次,電影省略了太多細節(jié),這里不是指為片長考慮不得不刪的部分,而是很多細節(jié)的省略讓整個電影的情感鋪墊不夠,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情感醞釀不到位,看下來沒有大結(jié)局高潮的那種糾葛快感。
比如,Snape之死,照理說snape無間道了這么多年
不得不遺憾的說,這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關注了所有好萊塢所熱衷于關注的元素:“主線情節(jié)”、“終極對決”、“愛情故事”,而恰恰忽視了書中最強調(diào)的(按鄧布利多的話來說)“愛、忠誠與純真”。
下面只舉一些部分:
小說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七部書最棒的部分在于豐滿了兩個人物——阿不思·鄧布利多和西弗勒斯·斯內(nèi)普。電影沒有忽略斯內(nèi)普的人物形象的原因與其說是因為其感人至深,還不如說這是主線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相比之下,鄧布利多的故事這種支線情節(jié)就顯得無足輕重而被忽略了。于是阿不福思在酒吧中那一段關于自己哥哥和妹妹的話就顯得相當無厘頭了,完全不知道在說什么!這樣的刪減,直接導致第七部中最重要的劇情之一——哈利對鄧布利多的情感起伏和鄧布利多在整個七部曲中的形象完整性(或者說鄧布利多一生關于圣器與親情之間的救贖)消失殆盡。人們也無法通過電影體會鄧布利多這個人人性的堅強與脆弱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的完整性。這種刪減很是遺憾。
再來說“終極對決”,很顯然
我從來不把自己當做哈迷
書,雖然都讀過,卻一本也沒有買過
原著?太貴,更別說了
讀書也只是一遍而已,太厚,沒有重新閱讀一遍的勇氣。
電影,雖然從來沒有錯過,卻從來沒有看過首映。
沒有搬著小馬扎排隊買票過,沒有瘋狂的為了看電影請假,翹課,翹班。
如果不是為了給胖胖惡補,我也不會在最后一部之前重溫之前的美好。
然而,看哈7下的時候,130分鐘的電影,我哭了足有60分鐘。
整個人因為哭泣而顫抖,雙層鏡片一次次的被霧氣模糊。
根本沒有想到要帶著紙巾,只能一次次的用手摸干滿臉的淚水。
大胖不理解的,說我腦袋有問題。
左手邊的男同志應該也覺得很匪夷所思吧,因為我感覺他越來越往座位的另一邊靠攏。
當巨人和食死徒的人群沖上石橋,守護霍格沃茨的巖石軍隊開始奮戰(zhàn)的一刻,淚水就不再聽我的控制了。
然后,淚水止不住。
當食死徒追趕納威·隆巴頓的時候我在哭,
當一個個霍格沃茨的學生倒下的時候我在哭,
當我看到盧平和唐克斯最后牽手的時候我在哭,
當我看到只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失落的站在一旁的時候我在哭。。。
直到現(xiàn)在
【以下內(nèi)容幾乎不涉及電影評論(那寫在這是干嘛呢!摔?。┗旧现皇亲约簩@個系列完結(jié)的感受?不建議往下看?(其實沒人看得到吧,望天)】
趕了內(nèi)地的首映場,熬了一夜,現(xiàn)在才到家,本來應該好好去睡一覺的,精神卻又恍恍惚惚的好了起來。
由于檔期推后了大半個月,在去電影院之前,我有足夠的時間復習了前面的7部電影以及完整的7本書。
然后豆瓣看了很多影評,也看了各種視頻——預告片、首映以及告別等等。
每次看那些視頻,都哭的稀里嘩啦,本以為真的去電影院的時候,會從頭哭到尾,可是也許是準備工作做的太足的緣故,我沒有哭的太厲害,完全沒有在家里看視頻的時候哭的十分之一。
可能是電影院的氣氛不適合傷感,開場前的氣氛實在是太熱鬧,已經(jīng)午夜的時間,電影院大廳里擠滿了影迷,還真的有帶著魔杖和穿著校袍過來看電影的哈迷們。興奮的情緒容易傳染,直到電影開始,我依舊處于“興奮”而非“傷感”中。
可以坐648個人的影廳,目之所及是全滿的??赡艿谝慌呕蛘咛呥厸]有人坐,那么就算是600個人吧,整場電影,安安靜靜
糾結(jié)了N久,還是決定爬上來碼點字
之所以用這個“拾年”,是因為有點朝花夕拾的淡薄意味
謝安琪有首同名的歌
“那無處安放的青春
這一刻在回聲里再生”
又突然想起阿kay唱過好多關于時間的歌,從大熱的喜帖街,到年度之歌
都有韶華易逝的主旨
回到正題,這篇文章實際是一點觀后感,關于HP。
初中的時候,也并沒有第一時間去趕上熱鬧
甚至先入為主地以為單純的兒童讀物成不了多大氣候
甚至暗自鄙視那些看完以后成天討論的同窗
直到某個暑假的某一天,我拿著零花錢心血來潮買了第一本捉摸著用來消遣
晚上睡覺前翻了第一頁,就像摸了門鑰匙
從此不可自拔地陷入那個龐大而瑰麗的國度
第二天趕緊把剩下的兩本搬回家,
廢寢忘食,通宵拜讀。
甚至天真以為生活的意義就是為了等待下一本HP的問世
轉(zhuǎn)眼間,無論是書還是電影
一部又一部,終于到了ending的時刻
多少少年都和我一樣,
甘愿地為它著迷十年的光陰
它已經(jīng)不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個成長的記號
只要觸摸,那些關于魔法關于成長關于友情關于愛的記憶
瞬間喚醒,令人心頭一熱
羅琳無疑是個技藝超群的作者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讓人流連!當我們和哈利波特一樣也成了爹媽,所幸的是下一代人仍然擁有魔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