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稱: 《黨?集體?作者——“柳堡的故事”創(chuàng)作的體會》
文章來源:《中國電影》
作 者: 石言
發(fā)表時間:1958年第10期
---------------------------------------------
一、 種子和小說
1945年4月的一天,在江南天目山區(qū),我到連里了解工作回來,年輕的副班長徐金成送我。走到山腰的涼亭旁,我們坐下來,面對著紅透竹林的晚霞,他談了一會戰(zhàn)士們的思想,忽然換了聲調(diào)說:“我也有個‘軍事秘密’呢!”
于是,他告訴我,去年在蘇北寶應休整時,在幫助群眾勞動中,他認識了一個姑娘。用他自己的話,是“我們手也不曾拉過一拉,可是很要好?!辈筷犚舷逻^江了,他知道可能從此永別,他很難過,甚至想到脫離部隊,去地方上工作。
事過境遷,他說得很平淡。姑娘愛他,他有些得意;有過落后思想,他害羞;倒底站穩(wěn)了立場,他自豪。
他圓臉映著夕陽,眼睛光閃閃地,望著竹林深處。他說:“呵,抗戰(zhàn)真的快要勝利啦!”他沒有說下去,我也沒有問,因為晚點名的哨音響了。
后來,在日寇投降時的大反攻中,他在江南犧牲了。
他的話,卻和其他戰(zhàn)友們的心腹之談一起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革命題材電影扎堆上映,如何選取合適、創(chuàng)新的角度使電影脫穎而出,是導演們都在探索的問題。作為新中國建立后的首位女導演,王蘋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積極探索新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方向,《柳堡的故事》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一、英雄主義的細膩雕刻
傳統(tǒng)的英雄主義人物往往人格崇高完美,只有家國大義,沒有兒女情長。沖鋒號一響,立馬熱淚盈眶,立馬熱血犧牲,永遠凜然無畏,永遠高不可攀。
柯靈在《浮世的悲哀》里說:“藝術的色相是繁復的,正如人生的色相。波瀾的壯闊,飛揚的血淚,沖冠的憤怒,生死的搏斗,固足以使人激動奮發(fā);而從平凡中捕捉雋永,猥瑣中攝取深長,正是一切藝術制作的本色。”《柳堡的故事》里,有在情愛里掙扎和受傷了需要休息的副班長李進,有喜歡在背后說閑話的隊員,有為了盡量照顧年輕人而殫精竭慮的指導員,他們在情感的掙扎里奔赴戰(zhàn)場,在絲縷的牽掛中沖鋒陷陣,他們的身上,充滿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然而卻有著更能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鮮活飽滿的人物所散發(fā)出來的,難道就不是英雄主義嗎?
看完《小城之春》,還有一場聯(lián)放,是《柳堡的故事》。
57年的電影。我完全沒看過,覺得很新鮮。
心情又放松,所以當作搞笑片來看。
里頭二妹子一露面,
我說:“羊入虎口?。 ?br>兵哥哥們都在笑,
嫂子說:“狼多肉少啊!”
那個年頭的老電影,不知為何,我特別喜愛。
我喜歡費里尼,德西卡,安東尼奧尼早年的黑白片,喜歡得要命。
那種純樸的光影,充盈著飽滿的情感,特別感人。
一邊笑,一邊給它看完,
出來的時候一直哼“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電梯里的老太太好奇的看著我,
一定想,這個年紀的閨女,怎么唱我們那個年紀的歌?
匠心!,史詩般!黨?集體?作者——“柳堡的故事”創(chuàng)作的體會 石言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2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