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讀到關于胡波的文章。文字中,他被描繪成一個病態(tài)到變態(tài)的人。我懷疑他的死造成了他形象的神話,于是找來《大象席地而坐》,想看看一個活在人們討論中的人究竟拍出了怎樣的電影。
原以為近四個小時的時長會看得渾渾噩噩、斷斷續(xù)續(xù),沒想到一口氣吞完了??赐暌院?,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不該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里。它是狼戾之作。它真實到殘忍的面目會引起善良大眾的同情,也會招來那些生活逃避者沉淀心底多年的陰暗渣滓。如同一個被強奸者多年之后又看到了自己被強奸的錄像帶。
交流與理解
27年前,一部長達237分鐘的電影震撼了臺灣影壇,在第28屆金馬影展上拿下了最佳劇情片的殊榮,他就是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今年,另一部長達230分鐘的電影再次敲擊了兩岸乃至全球觀眾的心,并奪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桂冠,他就是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
許鞍華曾說:“有些東西,寫不出來,才要拍成電影?!薄蛾魩X街》與《大象》似乎正是兩部令文字都顯得捉襟見肘的作品,必須要通過近四小時的浸入式影像體驗,才能將導演想要傳達的情感體會得真切。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可味道卻是酸臭的。
胡波就是這樣為他的電影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開頭的。
有人曾說,這接下去230分鐘里的每一分鐘,都雷霆萬鈞。
但這一聲來自滿洲里的象鳴沒能傳到人們的耳朵里,胡波在2017年10月12日的凌晨,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而《大象席地而坐》也因為各種復雜原因,至今不得與我們見面。
巴塞君有幸和小伙伴一起在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看到了胡波這部長達230分鐘的遺作,覺得非常遺憾。
《大象席地而坐》你瘋啦,拍這么多長鏡頭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