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字來概括《野花》這部電影呢?對,殘酷的詩意!看了N遍之后,覺得更具體地說應(yīng)該是“反映死亡之殘酷的美學(xué)”。 從古至今無論哪個人都會對生命以及生存的意義進行思考和拷問,都會對死亡充滿恐懼,但可怕的是現(xiàn)實中到處都有可能奪去你的生命,面對殘酷我們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對抗著死亡,對抗著生命、死亡輪回的魔咒如同循環(huán)往復(fù)的四季,都追求著一種共同的美學(xué):野花的精神。正如魯迅在《野草》中說的:“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br> 我想這部電影,更多的應(yīng)該從文藝理論的角度來解讀。
這部電影可以說雜糅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
第一,是舞臺戲劇。整部影片是用一個一個不連貫的故事組成。有舞臺的燈光、聲效、動作,但是它又不完全是戲劇,而是縮微的“電影”,沒有一個舞臺的戲劇。
第二,我想到的是超現(xiàn)實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xué)藝術(shù)流派,源于達達主義,并且對于視覺藝術(shù)的影響力深遠
非常喜歡捷克影片,即便是生肉也不影響我欣賞畫面美學(xué)。(特別這部還是熟肉
從《雛菊》開始,我對捷克電影的印象(或該說是目前我看過的一些“捷克新浪潮”的印象)就好似濃烈的七彩顏料被大肆的涂抹——甩濺——毫無紀律又獨樹一幟。就糊在鏡頭上。這部《野花》也是,美到極致——美到驚心動魄。幾個小故事蠻有意思的,我最喜歡第二個。當(dāng)做捷克獨有的童話(or黑童話)來看非常不錯。童謠都很好聽,配合絢爛的畫面引人入勝。生與死貫穿全片,奇幻又殘酷
這部出品于2000年的電影改編自19世紀捷克詩人K. J. Erben的民謠集。由于《野花》的題材,使它本身就具有一種童話的超現(xiàn)實色彩,加上出色的攝影技術(shù)和色彩渲染,更是營造出一種令人屏息的美感氛圍。
一粒沙一個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野花》中的世界,多彩而綺麗,宛如萬花筒般迷離。不想去探尋,只是感受,在這九十分鐘的時間里,感受生命的腳步,世界的吐息,看那一朵野花,在生命的輪回中綻放、凋謝,生生不息……
這些故事一定曾被身著墨綠色服裝的巴伐利亞老人口口相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壞繼母繼女和金色紡車.讓我想起從前看格林童話時有過的敬畏.
可以說野花是我看過畫面最美麗的電影.光憑其出色的鏡頭感便可讓這部電影在評論面前獨當(dāng)一面.
我是一個年輕的女孩,芳心未許。在我永不停歇的年頭里,總有些想法活躍著:遠處的森林消失何處?古老的柳樹矗立著,每棵樹旁都有一個雪人。厚厚的冰層下藏著冰冷的湖泊,它們訴說著午夜何時降臨,在冰層深處蘊含著少女的愛情。拿一把斧子,我要鑿開冰層,完成我的使命。目光穿過厚厚的冰層,我命中的愛人,他的面容浮現(xiàn)……
兩個姑娘拿起斧頭,鑿開了冰層,看到了自己的命中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是捷克黑童話《野花》里其中一個小故事,充滿殘酷的詩意。
所有的神話都是人類的童話
野花:視聽享受!由于考外國文學(xué),我的答題思路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3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