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視角是安娜的視角嗎,如果是以安娜的視角,那結果細思極恐。
如果說整個故事是建立在安娜最后一集演講中在電視劇中娓娓道來(也就是以安娜的視角所拍),那整個故事可能并不是我們前面幾集看到的那樣,就能解釋得通最后老醫(yī)生說船只全是自愿者所開,包括海邊警衛(wèi)隊可以在夜晚飛行。因為安娜說當天撤離包括海邊警衛(wèi)隊夜間無法飛行這些消息,這些消息他并不是正面得到的,而是通過他人的轉述得到的。
大家是否記得,其中有一集是這樣的,護士在醫(yī)院外受傷了,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
看見評論區(qū)有人圣母光環(huán)加持。人都沒活路了,還會給貓狗加個塞?
你試想下其他還在排隊的病友、災民看見你抱貓狗上救生艇、直升飛機,會不會暴亂?最后救生艇翻船、直升飛機墜機。
你試想下如果不給貓狗安樂死,最后戴黑手環(huán)的人里還有沒死透的,餓極了的貓狗會不會生啃,病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啃食,換成你被啃,你害不害怕?把你的圣母光環(huán)擺正,好好的想想。
也許你也可以學佛祖割肉換命,這只是你在自我感動,先把你手上的2000塊捐給孤兒院再說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
近期新出的這部美劇《醫(yī)院五日》,以真實的現實主義拍攝手法,呈現了美國當年卡特麗娜颶風破壞后的紀念醫(yī)院,醫(yī)生是如何利用手頭上的短缺的資源去拯救和撤離病人的。
目前我看到第五集,整體感覺是很不錯的,沒有刻意的煽情,應該說是比較客觀的講述了當時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以及描寫了人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所作出的選擇,每一個決定都是刻畫在人性里面,應該說選擇沒有對錯吧,有時候為了生存,可能會做出很多在和平年代不會做出的決定。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四集,幾個黑人小伙在附近商店拿了一些日用品和紙尿布
劇實在是太好看了!剛去找到《紐約時報》2009年刊載的Sheri Fink原文看,也看了一些外國媒體發(fā)的影評,想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敘事:當你知道會發(fā)生什么的時候,卻依舊感到恐懼壓頂
看第1集前幾分鐘,就已經知道了所謂“致命選擇”的結局——救援人員乘著船在依舊渾濁、高漲的洪水上前進,但為時已晚,看到45具尸體躺在地上。醫(yī)院工作人員難以輕易回溯整個故事,仿佛剛剛是在地獄走過一遭。
在這樣的情況下,恐懼感仍然在一層層疊加,像眼看著水慢慢上涌。一開始,雖然沒有針對颶風的應急預案
這個劇情著重探討了各種立場,站在哪一方都覺得沒有什么錯,所以是非本身就是矛盾的,人性的復雜被這部劇拍出來了,很棒。站在調查員那一邊,你會同情死去的病人,認為醫(yī)生無法決定病人生死。站在醫(yī)生這一邊,又認為他們的處境實在太難,起碼她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不支援,她又何必做出這一步呢?
從她之前看著病人痛苦于是扎了一劑嗎啡,和安樂死狗狗這些點就能知道這部劇的立意主題,生與死抉擇的矛盾,是痛苦的活著還是安逸的死去?
畢竟狗狗沒有選擇自己的死亡,病人也因嗎啡獲得了舒適
“醫(yī)院五日”2022年度佳片,被困在醫(yī)生是否有罪的漩渦,才是本片最值得思考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