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神似乎有問題在看病吃藥的人。
“中國的思想家,是純粹的享樂主義者。”
“什么都摸不到”的感覺
隔離久了,就難以融入原來的生活。
他自殺是因為兩人的關系差了,他要給對方留下傷痛。
不太懂,那些臺詞,那些聚會,對白,很普通的樣子。
和許多老電影一樣,看前半部分時云里霧里,仿佛突然闖入了男主的世界,沒有任何預告。但這也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不知道后面會發(fā)生什么,只是每度過一分一秒后,回頭看時,才明白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我們仿佛男主在療養(yǎng)院治療過后,突然清醒過來,對過去模糊不清,開始一點點探索外界世界。
隨著故事推進,發(fā)現(xiàn)男主嘗試從療養(yǎng)院中走出來,重新融入原本的生活圈子,但是他停滯了,朋友們和生活卻在快速前進。他停滯在他最意氣風發(fā)的時候,還期待著人們最關注他、最愛他,但事實是世界不以為然
路易·馬勒的電影世界被物充滿?,嵥榈摹⒀胖碌?、臃腫的、冷漠的物。最終也是空洞的。
物是人的作品,人的皮膚,錯綜復雜的迷宮,縱使曾有那么一分鐘能夠相互諒解,最終也會分崩離析。物躺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人撫觸,人卻摸不到它們。正如伸手撫摸陽光,卻空空如也。人已經(jīng)失衡,物是最偽善的憑靠和支點,它營造幻象。飛機墜毀前的滑行,制造飛行的幻象。酒精反是讓人太清醒的苦藥。
長長睫毛,服帖的西服衣領,鏡面布滿灰塵,書,尖鼻子。細致得不能再細致的觀察將帶領我們隨主人公一起進墳墓。成熟意味著接受物是激情(passion)冷卻的產(chǎn)物,是燃燒后的灰燼,灰燼不燃燒但證明它曾燃燒過。成熟仰仗著這個等式過活。青春則是拒絕熄滅,但拒絕不了冷卻。青春穿著物質的外衣行走在世界上,它終將像赫拉克勒斯被冰冷的外衣毒死。英雄逃不出命運。
路易·馬勒的物質壓塌了他的電影。
“鬼火”一個男人的自我了結。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4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