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沒有特別大的起伏,就像水鄉(xiāng)的河,潤物細無聲。一旦共情家中老人,便不能置身事外,以致觀看過程中幾度落淚。故鄉(xiāng)也好,贍養(yǎng)長輩也罷,都是當代中青年共同的痛點,對目前的我來說,也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希望能在影院看到更多這樣寫實的作品!也希望在更大的屏幕上看見它!
最愛這句,“外婆自己也沒有家,吃盡苦頭找到愛人才有了家”。
在FIRST電影節(jié)看到最好的影片,從頭哭到尾,影片真切的代入了自我經(jīng)歷,前年最親的親人查出患有癌癥,從和家里人爭論要不要繼續(xù)治療,到晚期低質量生活的陪伴,到最后和家里長輩商量怎么處理后事的細節(jié),居然能完全吻合,真真切切的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呈現(xiàn)在影片中。
影片故事緩緩的講述,在普通人從確診癌癥到死亡的全部過程,即是普通人但是又很美化升華的結局,同時影片中貫穿了很多對父母、對故鄉(xiāng)、對人生和家庭的思考。獨自生活在運河邊農(nóng)村的老太太周瑾突然被確診腦瘤
算是這次上影節(jié)最喜歡的一部片子了。
一位老人在彌留之際的家庭片。
印象很深的兩個鏡頭:
1.母親躺在老家的床上自己把氧氣罩摘了,呼吸變得急促,檢測器不停報警,兒子發(fā)現(xiàn)了急忙把母親的氧氣罩重新罩上,但母親轉頭拒絕了。母親此刻是不想活的,不想再受這病痛的折磨,兒子明白,所以他也猶豫了。像一場電影被人按下了暫停鍵,這幾秒鐘里兒子拿著氧氣罩的手懸??罩校骰虿淮魇且粋€問題。然而最后他還是幫母親戴上了(不管怎樣大部分兒女都會選擇為老人續(xù)命吧)
“《乘船而去》中提到的其中一個主題是‘家’,影片中也通過對人物的敘述展現(xiàn)了現(xiàn)今社會多樣的家庭概念,不論是外婆的家就是這一所經(jīng)受苦難后得來的老房子和老房子里的所有記憶;還是大姐類似‘契約式’的家庭,一種以工作和壓力維系的家與關系;亦或是弟弟念清這樣的孑然一身,追求所謂‘自由’的孤身一家;也有像孫子阿濤這樣的,追逐夢想,奔赴遠方天地的希望之家。當鄉(xiāng)土開始遭遇物理上的消失和精神上的解構,對于‘家’這一中國人最熟悉的概念是否有新的看法和認同呢?”這是映后
都柏林一個平常的雨天,二層巴士的駕駛員視角座位,我和朋友閑散說著今天這雨到底為誰而落,殊不知后面已被同排的女孩不小心聽到竊笑。
提前一個小時出發(fā)并且恰好趕上了一輛車,結果因為雨天一直有點堵車,好容易到了Usher's Quay還是遇到了滑鐵盧,司機在此換班換了十幾分鐘,這意味著我們馬上就要遲到,實在坐不住了準備下車小跑,查地圖發(fā)現(xiàn)竟然還要23分鐘,于是又只好干坐互相安慰“要放廣告的吧”。
下車之后,又遇到車上同排的女孩,邊跑邊聊才知道是看同一部電影
《乘船而去》熱播家庭片 淚流滿面的終是你,我和故鄉(xiāng)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6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