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昔日流媒體巨頭“網飛”在電影領域風光無限。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提名5部,他家獨占3席,且全部名利雙收。
新媒體對傳統大片商的沖擊已然體現,未來回看,2019年或許會是一個節(jié)點。
相較《婚姻故事》和《愛爾蘭人》,《教宗的承繼》的拍攝無疑難度更大。
不僅因為本片改編自過去不久的歷史事實,更因為這個題材實在是過于敏感。
兩位教宗本尊也出現在電影里
一方面,從對市場的尊重來說,影片必須保障相當的可觀賞性,在講述一個讓人極度感興趣的故事之余,還要融入現今國際社會的一些熱點議題。
講的還是那個古老的故事,人如何面對自己的有限性和由此犯下的罪過?;浇棠軒Ыo人極大安慰的正是,人的有限性是人之非神的證明,無垢的純凈是人所不可能達到的,因此一方面人不必對自己的軟弱和過錯耿耿于懷,另一方面憑借對自己罪過的懺悔,人能盡量靠近無限性、與之建立起某種關聯,并在余生的行動中實現贖罪。
這件事情在現代人看來總有點難以接受?,F代人的主體性似乎必須建立在自身無限正確(或具有此無限正確之條件)的基礎上,一旦這一自我出現了動搖和否定,主體性似乎就崩塌了
對這部影片一直很感興趣,想知道兩位頭發(fā)花白的教宗如何地明爭暗斗,然而看完才發(fā)現,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整個影片大半部分的內容都集中在兩個人絮絮叨叨看似閑聊、實則交心的交談之中。整個權力交接過程中沒有任何斗爭、沒有暗藏的波濤,有的只是兩個人推心置腹,對于自己的人生、對于這個社會、對于天主堅定的信念的交流。和宮斗片完全不同,整個影片沒有充斥金錢、地位、權力的斗爭,讓沒有宗教信仰的觀眾也接受了一次信仰的洗禮。
生于無神論的國家,自然會對宗教信仰產生一種很隔離的興趣
從未認真了解過宗教的事情,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的也經常是對宗教的批判。這部電影雖然是宗教的題材,但主要還是公開展現兩任教皇的生活化部分,很親民。也讓人了解到一些簡單的規(guī)則。
一個德國血統的與書為伴的前教宗,一個阿根廷血統與民共舞的現任教宗,從互相不認同對方,矛盾重重,到接受改變,獲得珍貴的友誼,電影里面的小俏皮話處處都能把人逗樂。喬納森飾演的紅衣主教毫無疑問地當選新任教宗的場面,讓我一度沒忍住熱淚盈眶,那是眾望所歸。
電影的結尾居然還有特別驚喜的彩蛋,一起看世界杯的場景
寫下這個標題可能是因為有些疲憊,教宗的繼承就是我需要的一部剛剛好的電影。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很癡迷于這種靠著聊天討論撐起整場劇情的電影,交流、博弈、思想的碰撞,比起制作和鏡頭居然更能吸引我,可能這就是自己喜歡看書的根本原因吧,非常沉迷于劇情發(fā)生碰撞的感覺,不只是所謂的鏡頭畫面的視聽風什么的。
教宗的繼承就是這樣一部徐徐展開的電影,觀念互不相同的兩個教主坐在一起,將本來應該是爭執(zhí)的問題互相交流,從方濟各想要辭職但是本篤不讓,到本篤坐在哪里像未來的方濟各懺悔
2021-07-29
一位真理和正義的殉道者。
“懺悔能清除罪人的靈魂,但對受害者沒有任何幫助。罪過是一個傷口,不是一個污點,需要治療需要處理,光是給與原諒是不夠的,”
我不同意你說的任何話。
最難的,是傾聽到主的聲音,天主的聲音。
怎么?對教宗也這么難嗎?或許對教宗來說尤其如此。年輕時我清楚知道主對我的期望,自己的定位,主的要求,現在,也許我需要更專注的傾聽。
我喜歡有人陪著,我以前總是一個人。
主說:你不要害怕,因為你與我同在。
我們需要建橋,不要筑墻。
我年紀太大,記性太差
《教宗的承繼》關于朝圣者和實踐家間的對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