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金福南的是什么?她日常生活充滿了我們無法想象的痛苦,輕視、侮辱、強暴、毒打,但金福南卻忍了下來,甚至我們經(jīng)??吹剿冻龊┖竦男θ?,她的單純、隱忍其實可以讓她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很久,可能會像那些老女人一樣,過完一生,然而悲劇還是出現(xiàn)了,導(dǎo)火索是什么?毫無疑問是女兒的死,女兒的突然死去讓她悲痛,但還沒有崩潰,真正讓她崩潰的是朋友的自私與冷漠,于是臨界點終于突破,于是金福南殺了別人,也殺了自己。
其實,這種理由看來并不充分,也許友情的喪失只是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如果這是一份超越友情的東西,如果這是一份深沉的愛情,那么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在影片中,金福南對海媛的感情描寫其實并不含蓄,但卻又完全貼合金福南的性格。如果說初見海媛時,金福南那份手足無措的驚喜,熱情與無微的照顧還可以看做老友重逢,那么山泉中洗澡的一幕就已經(jīng)將愛情一角顯露出來,耳廝鬢摩時的討價還價,金福南笑得那么開心,甚至動人。她對海媛是憧憬著的,海媛的美麗與獨立的,她的衣服都會讓她凝視與輕嘆,她照顧著海媛
我自認(rèn)是個溫暖平和的人,一直相信真、善、美,常常對“人性本惡理論”不以為意。然而越來越多的事情(雖然這只是一部文藝作品,但藝術(shù)源于生活,且類似的實例確也不鮮)都在撼動我對“人性本善”的定義——愚以為,在人深深深深的內(nèi)心世界里,都存在一捧絕對的凈泉,清澈,溫暖,慈悲。它或許會被膨脹的私欲掩埋,但在所有“最時刻”,它都會噴涌而出,清洗所有的罪惡,還原心靈最初善的模樣。然而,我悲傷地明白道:這美好的信念過于唯心了。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凡事都無絕對,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人的善,也不過于此吧——在確保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善良才會被考慮,通俗點說,吃飽了,人才會是個“人”。
想想影片里的大媽們吧,對比起真正的施暴者,我覺得她們更加可惡與丑惡。若用火災(zāi)來形容這一樁毀滅性的不幸的事件,那么惡人充當(dāng)?shù)氖且桓衲荆ó?dāng)然,他必定是罪魁禍?zhǔn)祝?,然而點火的、煽火的,就是這幫大媽。因為村子里只有這倆干得了活的男人——福南的丈夫和小叔子,修房子、耕地、各種農(nóng)活重活,“哎喲,沒有男人,真不知道怎么活了喲~”
島上的男人和老人的態(tài)度就像一出荒誕劇,“女人離開男人怎么行”,氣人又可笑
但現(xiàn)實才是最大的荒誕
《使女的故事》作者說,小說里的一切都是發(fā)生過的事,寫的是未來,也是歷史。
“如果能好好活著 誰會去死呢”
福南受到的種種虐待一層層揭開,觀眾已經(jīng)了然——這要是不殺光就很難收場。唯一存疑的是海媛的命運,她看到了,卻沒作證,抽走了福南最后一絲希望,但我始終覺得福南沒想害她。
殺人的場面很干脆 也還算克制(但也是限制級了)畢竟福南也不是瘋了
day1:小女孩被誤殺
送完警察出島,晚上弟弟就試圖迷奸海媛,福南挺身相救
day2:福南連殺三人
福南在院子里給女兒筑墳,所以和day1不會相差很多天,就算作隔天,這里有個細節(jié),姑媽說孩子們來了,是載丈夫和弟弟出島賣蜂蜜的,而后又催福南去收土豆,
給完船出島的鏡頭就交代了大家聚在一起收土豆,就是這時候福南大開殺戒
day3:殺了姑媽、丈夫、船夫
在收土豆的鏡頭,姑媽說:男人明天不就回來了,所以可以得知福南連續(xù)2天殺了6個人
day 3+x
福南叫船出島的時候
惠媛是救贖,是希望,是暗夜月光下溫軟的皮膚,是一切灰暗生活唯一存有的陽光。但是她同時是夢想,是幻影,是被損毀的豎笛,是不戰(zhàn)而逃的潰兵。
在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獨島,唯一的通道是一艘被3個男人控制著的小艇。在島上,一切都是與世隔絕的,生產(chǎn)力的低下使得男人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慢慢的他們成為了食物鏈的頂端。一切的規(guī)則都是以他們的喜怒哀樂作為主題,而孤立將一切畸形變?yōu)楹侠怼?br>4個年過半百麻木不仁的老婦,一個正處最好年紀(jì)的少婦帶著一個不知道父親是誰的早熟女孩,一切的法律在這個島上都被漠視,謊言,暴力,亂倫,強奸。只要男人沒事,那么天下太平,即使是用女人的性命去做交換。而那些老舊的婦人的臉與心,如同金魚一般被一代代培育馴化,變得比大海深處的巖石還要堅硬冷酷。她們一方面對自己的遭受感到憤憤不平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她們重復(fù)所承受的一切苦難并加載在下一代身上。人類最大的悲劇就在于重復(fù)悲劇。
那個穿著殘破男人T恤的女人,那個被丈夫以釣魚為借口轉(zhuǎn)讓給弟弟泄欲的女人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教科級!兩種社會,兩種悲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