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和小時代一樣,試圖描述青春群像,
試圖把每一個人當主角,每個人都有故事。
這如果是一本小說,也許很好;
拍成偶像劇,應該也不錯。
可是這只是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
想表達太多的結果就是,太跳tone。
唯一我覺得不錯的演員只有韓雨潔,
纖細恬淡,舉止優(yōu)雅,穿上漢服很美。
和本片最不搭的就是柯有倫和他的音樂了。
年初在黃鶴樓看了一個表演,
里面的演員都又老又胖,但真的有讓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為什么一定要讓漢服融合搖滾樂呢?
為什么讓徐若瑄在唐風古韻的主題下穿超短裙化大濃妝呢?
徐若瑄的確駐顏有術,可是最起碼也是輕熟女的氣質(zhì)了,
再怎么綁麻花辮跟柯有倫也是姐弟戀的感覺。
徐嬌表演太用力,
釋小龍是有努力在表演。恩,對,他在表演。
其他甲乙丙丁配角我個人覺得戲份也太多了,
是方文山太想做好人,要給每一個人表現(xiàn)機會吧,
結果嘛,就舍本逐末,沒有重點。
雖然我很文藝腔,非常喜歡臺式小清新,
無奈這片子節(jié)奏實在把握的不好。
個別畫面很美,音樂除了煙花易冷都很糟糕,
韻腳詩是不錯,也沒必要一句句打出來吧。
《聽見下雨的聲音》是一部有著傳統(tǒng)臺灣文人風格的藝術片,人、景、音樂、畫面,無一不是藝術的精品,畫面優(yōu)雅,節(jié)奏舒緩,詩一樣的音樂,偶爾會有幾聲浪漫雨聲。整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十分內(nèi)斂,奔涌的情感故意通過平緩的節(jié)奏一點點的透散,仿佛花兒在慢慢的開放,又似平靜的湖面,涌動的激情青春。這正是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然而《聽見下雨的聲音》又有著與其他電影不同的地方,相比很多內(nèi)地或者臺灣娓娓道來的文藝片,或敦厚沉穩(wěn),或輕巧靈動,該片則是幽玄物哀閑寂,因為他的作者是——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亞洲大才子:方文山。
方文山把《聽見下雨的聲音》處理的如同他的“素顏韻腳詩”,每一個鏡頭處理的都如同一張張明信片那么精美,隨意灑落的音樂與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正是流動著旋律與節(jié)奏的心,換句話說,也就是方文山無論是填詞還是寫詩,包括如今沾染電影,其創(chuàng)作語法和思維角度都自成一派。
其實《聽見下雨的聲音》原本是一個可以用40分鐘講完的故事,但方文山劍走偏鋒,全篇貫穿詩意與情感,看似波瀾不驚,實質(zhì)卻情感暗涌,影片前半部分放肆青春
向來只看影評而不出聲,這次發(fā)影評是因為本人的想法第一次和豆瓣的評分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因此第一次發(fā)的影評文筆比較稚嫩也希望各位看客多多包涵。。
不得不先承認我是一個杰迷,知道這部電影完全是因為周杰倫新專輯《哎喲,不錯哦》里面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聽見下雨的聲音》。。初次聽到魏如昀版的《聽雨》的時候,我完全就是帶著一股負分滾粗的心情對待這部連杰迷都不知道的電影。。帶著這是一部網(wǎng)上各種差評、封面透漏一股爛片氣質(zhì)、導演令天涯過客、蘭亭序MV讓人失望的方文山以及繼承了天臺愛情式的好多元素大亂燉電影的心情去看這部電影,然而這先入為主的毫不期待的心情卻在觀影全過程中被此片緊緊的抓住了。電影的開始就是方文山最近大力推廣的漢服,很美,然而令到我非常不喜歡天涯過客mv的這一元素并沒有抓住我的眼球,我依舊在刷著朋友圈,直到第一句臺詞“生活需要詩嗎”的出現(xiàn)才讓我本能地把注意力放回屏幕。徐嬌念的第一段詩很有方文山的風格,每個意象方文山都用過好多次。。詩一念完聲音突然從小雨滴答跳轉(zhuǎn)到搖滾。
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不管別人怎么看~或者說這是非常老套的~但是就是喜歡這種純純的畫風~這種簡單的故事。畫面太美了,一切的一切都像雨洗過一樣干凈.女主并不漂亮,但是就如阿倫所說 和你在一起 感覺周圍的空氣都變得好有氣質(zhì)哦。女主給人的感覺就是清純脫俗。女主偏愛白色,也像是仙境里走出來的小仙女。
結局的表演也很讓人震撼,原來現(xiàn)代與古典可以擦出那么耀眼的火花。
三段愛情,每一段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單純,沒有金錢和權利的干涉,一切只是因為你。
聽見下雨的聲音:我竟然參與過海選女主角...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