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除了立意好之外,其他方面可以說是糟糕透頂。我知道,導演很擔心觀眾看不懂,但也不要那麼刻意將所有事情說出來、表演出來和給我們看出來。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故意為之,很多內(nèi)容和“隱喻“都表現(xiàn)得太刻意了,看電影的感受一直很突兀,為什麼要告訴我們呢?我們可以自己去看到。反而是你明明應該告訴我們阿英的情感歷程,我卻感受不了,你說這49年他在尋找他的爸爸與哥哥,這是懸在她心頭上的劍,但故事的呈現(xiàn)確實異常順利,新聞出來後,他似乎沒有經(jīng)歷什麼阻礙或障礙就順利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哥哥
HKIFF映后交流,上演了張吉安翻譯自己的有趣場面——他中、英、粵兼通,相信還懂閩語、客家和馬來話。電臺主持出身的他自陳,講中文普通話,速度最快。我留意到,相比其他幾場火鳥獎影片,觀眾問題不多,竟可謂稀少。QA交流索性也缺少普通話,只有粵語和英文。如此壁壘感,似乎也再度說明,《五月雪》是一部需要翻譯、注文與闡釋的艱澀片子。
電影講五十多年前的五一三事件,令主人公家破人亡,所有人置身局中,感到迷茫。多年后,主人公已成老婦,她去祭拜親人,種種阻難,依然迷茫。
障來礙去的
#CinemAsia2024
好悶的電影啊......
能感覺到導演對這段歷史具有極其濃烈的情感,并且這份情感是非常沉重的。
但是,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只能感受到他一段又一段的悲痛敘述,對于沒有任何background的我來說,完全無法把握這份敘述的感情,共情的體驗幾乎是沒有。
全程的故事線極其混亂,他沒有給出更多的背景,來讓觀影者能夠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而是太專注于自己感情的流露。
當然這同寫作一樣,當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全部充斥著感情,在完成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能夠獲得巨大的滿足
在馬來西亞去和大馬華人朋友二觀《五月雪》,她告訴我一些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信息:
1. 影片打馬賽克的旗子應該是政黨旗,但藍色旗子的標志不是真實存在的,至于白色旗子完全看不到,她猜應該一個是選舉勝利黨派的旗,另一個是輸?shù)舻摹?br>2.成年阿英住的地方是華人新村,她說一看房子墻壁和布局很明顯就是新村(像我這種外來人看一百遍電影我都看不出來是新村)。
3.拿督公應該本來是馬來人的神,但是后來被華人信仰,拿督其實是拿來文,但公是華人會說的。拿督公現(xiàn)在可視為是馬來文化華人文化的混合體。
《五月雪》2023年,你永遠不知道,第一片雪花何時落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