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supergrass的老歌直接把字幕也看完之后得到的一個結論是這也是一部“內爆”片,看到討論區(qū)有人對潮爺配音的Number 2也產生了莫名的蘇感,我可以說心領神會這種感覺嗎?當初關注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想看看后夏洛克時代的MF以后會有什么新片,然后發(fā)現(xiàn)這部片其實是諸多萌點疊加:Aardman出品+MF+DDT+小狼人,這兩年看的英語里喜歡的角色扮演者都來配這部粘土卡通片,有種非常劃算、賺到了的感覺。
鑒于Aardman的一貫路線風格以及之前的代表作們,加上腐國人民血液里天然的腐細胞,沒有Number 2和Mr. Bobo這兩個角色反而讓人覺得不能適應。兩對分別太明顯,明顯到讓人忍不住默默扭頭。伴隨男主角的(暫且不說渡渡鳥)絕不是美女角色,身材和性格都很火辣的Cutless Liz只是打了個醬油,海盜這邊永遠在自娛自樂,Number 2這樣的賢內助才是一直陪伴船長的女主角一般的存在:時刻為船長著想,冷靜又細心,從不拒絕船長那些幼稚可笑的要求(比如學海鷗叫之類),當船長身處險境之時又總是挺身而出。船長沒抵抗住黑化的達爾文的誘惑跑會岸上“尋歡”之后Number 2一個人對著他…
這個片子好像不是夢工廠或者迪斯尼拍的,風格有點像小時候看過的阿凡提,小孩子的片子嘛,不敢對它有很多要求。娛樂看看即可。
最近每次看動畫片都不由得在思考它的觀眾定位,對于陪伴孩子一起消磨歡樂時光的父母來說,幼稚流如《小熊維尼》、《喜羊羊與灰太狼》一類孩子定會看得很開心,父母定會很無聊;大片流如《海底總動員》《玩具總動員3》,父母為視覺效果驚嘆,小孩對皮克斯很多大片式的剪輯和人物設計問這問那;還有如《蘭戈》《馬力和馬克思》,則純屬拍給成年觀眾的童趣禮物,紀念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動畫片。
這兩年的作品里,《功夫熊貓2》屬于第一類,《丁丁歷險記》屬于第二類,《奇可和麗塔》屬于第三類。而《神奇海盜團》出身名門,阿德曼動畫曾經打造《黑羊》《掌門狗》系列和《小雞快跑》《老鼠流浪記》,可是這次的嘗試恐怕僅僅是介于前兩者之間,什么都不是的雞肋。
整部海盜團風格既不輕快也不沉重,講了一個很簡單的船長故事,找回勇氣?尊嚴?似乎是電影的主題。不過在這樣的說教主題下,維多利亞女王和達爾文被很悲催的中槍了(他們現(xiàn)在都早就躺下很多年了吧?)偶爾的亮點是那只基本沒表情沒聲音的渡渡鳥,和可愛的老二,福爾摩斯劇集里甘當綠葉的馬丁弗里曼…
大師級!《神奇海盜團》——內容豐富的娛樂大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7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