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是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還有妝臺秋思,漢宮秋月這些曲子,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基調——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昭君的形象和之前那些和親的公主一樣,柔弱,眼淚,冰天雪地的塞北,茹毛飲血的胡人,身不由己的命運。而沉魚落雁的容顏只是給這個悲劇再添上了一點紅顏薄命的色彩?;蛘呤窃購牧硪粋€角度,批判“遣妾一身安社稷
原本對香港演員的加盟很是懷疑,晚上睡不著,看央視夜間的連播,看到后半部,覺得還不錯,白天就從前面補著看,沒想到,編劇編的還算不錯,不是很拖沓,演員演的也很好,尤其是羅嘉良,對他另眼相看了!
我覺得的不足:節(jié)奏太慢!
而且,我認為不要拿這劇去和歷史比,這是影視劇,好看就好!
這部長長的歷史劇,我是從中間向兩邊看的,或者正因為是中間部分,正是劇情最為精彩的地方,所以才那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讓我每個中午犧牲午睡,就為看得央11一集半集的《昭君出塞》……堅持了一段時間,終是熬不過劇情的誘惑,忍不住上優(yōu)酷看個痛快——
在還未融入這部歸類為“歷史劇的”《昭君出塞》前,會考慮諸如女主角是否配得上王昭君的“閉月”之貌、男主角的嘴有些奇怪、皇帝的懦弱是否與歷史上的相符、用語怎么又是古今夾雜之類的旁的問題,漸觀漸入,不自覺就忘記了與歷史對照,只是不由自主地走進去,去接近里面的人物,認識他們,感受他們。
這部浩大而冗長的劇集,有著許許多多的人物,不同的用處不同的安排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結局,趙遂于其間,不過是一個重要的配角或是次要的主角?當然,他也是一根線,整個舞臺就是由他和殷如墨的最終結局拉開帷幕并且收場的。
這個劇中,把目光投注在昭君身上的男子有很多,這些個男子,因為不同的心思不同的欲望和自身不同的質素會走上不同的路途有不同的行為,最后的結局也各異;…
《昭君出塞》我的心是高飛的鳥,她的家只在云天開闊處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7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