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利有首歌里這么唱道:
媽媽再給我唱首歌吧
就唱你教給我的童謠
雖然我寫了一些歌
可哪能比得上那支童謠
喔……第一次給某個東西“很差”的評價, 因為的確很差。不過小時候第一次看肯定不那么認為的,那么現(xiàn)在180度的轉(zhuǎn)彎只能說明品味正在改變。
那時候這片收視率應該不低,印象中家里有電視機的應該都播過這個。但是人小里面的東西也看不大懂,總之武打片就喜歡。飛沙走石,降龍十八掌之類的。
李小剛,以前覺得俠客就該取個這么正氣的名字吧……現(xiàn)在想想,額……好的。其實只是個名字,代號而已。
我在干嘛……額……
就到這里吧。
2018年看這部劇,本來以為一定會各種吐槽,但童年的經(jīng)典終究是童年的經(jīng)典,真是不枉我三十年前廢寢忘食的每一天??!
咱們不要去和現(xiàn)在的技術比特效,比化妝,比道具什么的。好片子能讓人記住很多東西,比如神乎其神的武功,出神入化的想象力至今無人出其右。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兩大神功就是李小剛的成名絕技“金頂神功”和“鬼功”,簡直崇拜得不要不要的。其實這兩項絕技今天來看,仍然算是相當有創(chuàng)意的杰作。手心噴火這招到底是誰想出來的?話說冷兵器時代大俠隨身帶個火焰噴射器還真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存在
我是在90年進小學的,那時節(jié)距離中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期還有兩年.大人們好像都很郁悶,忙著理清自己的想法,沒空教育小孩子.這個事情的直接惡果就是導致我們的精神生活空虛,只有跑去看武打片(言情的還看不明白),從草率的武俠電影中學習人生觀,價值判斷等等一系列極其重要的東西.
我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曾經(jīng)問過幾個和我同級的學生,小學低年級時候的武俠片還記得多少,有人反映<珍珠傳奇>里邊的女主角很漂亮,有人舉報說<金臺奇?zhèn)b傳>里出現(xiàn)了電線桿.最后,幾位同時統(tǒng)一了一個<江湖恩仇錄>.估計當年這片子類似后來的<還珠格格>一樣曾經(jīng)橫掃過眾多電視頻道,導致多年過去,仍然有這些觀眾記得它.為了方便起見,我決定以這個片子為個案,開始說說武俠教育.
<江湖恩仇錄>里的男一號叫李小剛,這個名字在我們低齡小學生聽來萬分親切----平時我們造句都是用的這種名字,小紅和小剛這兩個名字是一年級的造句和應用題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更何況李又是個大姓氏,根本不像港臺武俠里什么令狐,獨孤什么的,嚴重脫離生活實際.
當時也有困惑的,那就是李小剛的爸爸的名字,他叫李大剛.多年以…
《江湖恩仇錄》1989年,本劇主要人物及吐槽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7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