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這部片子早就下了來,但是一直放著沒有看。前兩天翻出來看了,才發(fā)現這片子到也不是隨便那么就能夠看懂的,原因是這里面的背景極深,竟然也需要預先習得種種的英國王室的恩怨情仇才會看到很多地方,知道導演的別有深意,當然,你可以把它當成八卦來看,但是實際上,那應該叫做“歷史”
偏巧的是,正好在之前的不久偶然在電視上看了戴安娜的傳記,我忘記了那是英國的哪個電視臺做的,只是除了大量的事實報道外,戴安娜當年在電視上做的訪談以外,還訪問了戴安娜很多的生前好友,這樣串起來的一個叫做戴安娜的女人的人生,突然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然后再看這部名為《女王》的電影,更是感慨,可以說,不對戴安娜有多一點了解的人,是不會真正看懂這部電影的,只是他們并不知道。
1981年,和查爾斯王子舉行世紀婚禮的時候,這個叫戴安娜的灰姑娘只有20歲。當時有多少女孩曾經羨慕她的好運氣,很多年后,事實證明這是她人生中最錯誤的選擇,然而當你在二十歲的時候,如果你不是特別強烈的愛著其他的某個人的話
重看the queen的感想。
里面Cherie,the queen, Diana,前兩者和后兩者之間,都是彼此厭惡吧。Cherie可能多了一些不被上層認同的屈辱感。
另外,英國群眾也行為也比較滑稽。這Diana死在狗仔隊手上,其實就是死在英國老百姓手上——難道那些八卦小報是賣給英國王室看的不成?
結果這幫土人出了事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賴已經跟diana沒有關系的王室沒公開默哀,真是無恥。
我挺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很可以滿足我對歐洲皇室的好奇心。但這不僅僅是一部充滿八卦精神的電影,它想表達的是女王也是一個人。電影講述了在黛安娜強大光輝下的王室,如何在黛妃去世后處理和民眾以及媒體的關系。這個主題在電影海報中便可瞥見,女王站在一個巨大的不完整的黛妃海報前,仿佛整個人籠罩在人民的王妃的陰影之下。這部電影的手法有點刺殺肯尼迪的影子,把記錄片和電影融合在一起,黛安娜的一切鏡頭都是記錄片。電影非常有傾向性的捧高了布萊爾首相,把他塑造的真誠的親民的對女王始終尊敬如一的首相,而查爾斯王子則顯得懦弱猥瑣。
現在喜歡從人性角度刻畫大人物,從前兩年的《帝國的毀滅》到今天的《女王》,這些原本恐怖或者神圣的人物紛紛在鏡頭前展現了與我們一般的喜怒哀樂的一面。女王也是人,不僅僅是硬幣和郵票上的人頭像。很喜歡女王與十二叉鹿王相會的場面,兩個王者有惺惺相惜的對視,可惜鹿王很意外的被打死了。女王站在房間里,看著鹿頭,心里畢定是震撼的??粗桓钕碌穆诡^,她彷佛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率領的王室的困境
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