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孩的設置還蠻妙的,雖然Anne這個角色有點可有可無了。Anne大概是有韓國(東亞)成長背景,David大概是沒有的,兩個人在一些問題上的區(qū)別大概反映了東亞長大的小孩和美國長大的小孩的區(qū)別。David的表達整個都外向很多,從最初表達對外婆的嫌棄、到最后追回外婆,成長環(huán)境還真的有挺大影響啊。
所以東亞家庭關(guān)系是什么?
是大家長:Jacob又要承擔長子的責任、又想要做出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一個農(nóng)場…絕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顧自己的妻子孩子嗎?
是要求母親犧牲:Monica想要讓自己的母親來照顧自己
#電影# 李·以薩克·鄭《米納里》
4月30號晚,合肥下了冰雹,可能要世界末日了,趁還活著,我先把影評寫完吧
是文化差異又不是文化差異,不是《推手》《刮痧》,我覺得,更像是披著韓國移民外套的《憤怒的葡萄》
鏡頭很穩(wěn),影片剛開頭的節(jié)奏怪怪的,還沒鋪墊好就直接爆發(fā)了第一個戲劇沖突,情緒有點不夠
不過從后半部分來看,整個前期鋪墊得是不錯的,很多很多很多伏筆后面都用上了,而且用的極其自然,正如契訶夫所說:“第一幕出現(xiàn)的槍在第三幕總會開”,槍總算是開了
—
邊緣兒童的身份認同
近些年,多元文化分裂或融合、邊緣文化等類型的電影層出不窮,各影人聚焦的角度和傳遞的情結(jié)也各不相同。這部電影通過一個普通的韓裔家庭懷揣美國夢,只身遠走他鄉(xiāng)移民美國,尋求向往慰藉與幸福的艱難之路。相比較憧憬大都市闖蕩而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這部影片的導演卻很“小清新”的選擇了向往自然、懷揣農(nóng)場夢想(不知是否是初代移民?還是底層人民移民?)的家庭作為主角,故事沒有通過一味的與當?shù)匚幕瘺_突作為聚焦點,而是側(cè)重于亞裔傳統(tǒng)文化自身的矛盾與沖突展開
米納里:[Film Review] Minari (2020)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