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評時還是比較期待的,那種在矛盾中成長的孩子的故事應(yīng)該會被臺灣演繹的很好,不過看完一般吧。。。
比較對這個“為張榕容量身定制片”不感冒。。。這個混血女孩的確特別,可怎么就欠點感覺,數(shù)度流淚也沒演出特別不同的情緒來,引不起共鳴或者同情的理解。反倒是一小一大的倆配男很亮眼,張睿家依然有盛夏光年里矛盾憂郁又有血性爆點的半大小男人的特別味道,黃健瑋扮演的經(jīng)紀人鳴哥也是能把性向隱秘而處境尷尬的矛盾感演出來。鏡頭運用的特別,剪輯的斷章流暢干練又不乏留白都極好。。
如果李安不只是監(jiān)制而導演下這個有點太過白紙的女孩的話應(yīng)該會很完美了。。
影片《陽陽》講的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混血兒,世人看來都是很漂亮的,影片中的主人翁陽陽也是個中法混血的孩子,她只知道自己的生父是法國人,但卻從來沒見過,在這里已經(jīng)交代得很清楚了,不管她是不是混血,是不是被周圍的人認定為漂亮,私生子都是個事實,對陽陽來說,家庭是不完整的,她只有惟一依靠來自母親的愛,有一段她與母親的對話,“你不rock”,“我一直都很rock啊”,還有母親脖子上的紋身,都說明了陽陽的母親至少是一個思想上前衛(wèi)的女性。尷尬的是,所有人都覺得她是會法語的,陽陽也只有微笑,習慣性的報以回答,畢竟自己從未見過自己的生父。
這個時候,我們并不知道,鳴人卻是她的知己,“因為你是臺妹”。以為他只是個拿著相機偷拍運動場上布滿汗水的身軀和“我愛臺妹”的色叔叔。
影片一開始就是母親的嫁人,組織新的家庭,對方是一父一女,陽陽從此有了一個父親和一個姐姐。她和姐姐都是短跑運動員,同在一所體育學校,兩人的父母沒有結(jié)合的時候,也許兩人在學校早就認識了,姐姐的父親是她們的教練,姐姐的男友卻是自己愛的人,命運就此展開…
單從張榕容的表演來說,陽陽還是演的非常到位的。各種細節(jié)都演繹的很細膩很精致。不愧最佳女主角的美譽。在片中還是一如既往的美的徹底。
但是說回內(nèi)容,確實稍欠深入。全片主線好像不是很明朗,支線也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好像沒有看完一樣。著實讓人失望。
但是作為新任的張榕容腦殘粉,還是大愛本作。強推!四星奉上。
張榕容在「渺渺」和「花吃了那女孩」裡表現(xiàn)都不錯,更何況這部戲裡導演抓取了許多演員各自擅長的元素或背景,融進劇情裡,譬如張榕容的中法混血兒身份、單親家庭的背景;黃健瑋的阿根廷探戈專長等等。
故事圍繞著張榕容飾演的陽陽,焦點擺在中法混血身份下的認同壓力和青春期的焦躁情事,交織而成的混亂叛逆,相比於兩位男配角,女孩們的情境複雜許多,這部分張表現(xiàn)得很好。張睿家的角色算很典型當兵前的大學男生,沒什麼細膩心思、直接而衝動,在臺灣,當兵通常是男孩成為男人的分水嶺。另外,導演將黃的角色設(shè)定為同志,實在有點勉強,雖然刻意刻畫他細膩體貼的一面(也許藝人經(jīng)紀身份上不了臺面的苦處,也算隱喻著「非主流」的櫃子?)。黃是我個人偏愛的演員,亦正亦邪低調(diào)的熟男魅力,在「波麗士大人」裡表現(xiàn)亮眼,早前演出的舞臺劇我也看過,他挑的戲都很不錯。
這部電影為人討論(抱怨?)最多的,就是很多逗馬式鏡頭,晃動得很厲害。使用這樣的手法,會打破電影本身自成一格世界的感覺,多一份真實,所以在被賦予特定意義的情境下使用,會增加臨場感,也會…
1,青春:這里面有許多事兒,包括,干和沒干的,想干和不想干的,想干沒干和不想干干了的。
2,家庭關(guān)系:他不是我爸爸,她是我媽媽的丈夫;她是我媽媽,她不是我爸爸的媳婦;她不是我妹妹,我們都是家里的女兒。
3,親情:爸爸從來不曾出現(xiàn)過,我卻始終在爸爸的鏡頭里。
4,故鄉(xiāng):我是臺妹,長著法國人的面孔;我出演一個法國人,一句法語也不會說。
5,愛情:我愛上異父異母的妹妹的男朋友,不得善終;我愛上不確定愛男人還是女人的男人,不知得不得善終。
6,主題:以上都是,又不完全是。
7,鏡頭:忽遠忽近,晃晃悠悠,我在高景深的長鏡頭里奔跑,虛幻的燈光飄蕩在我的身后。
太多不確定的,必須不停的奔跑、尋找下去。我跑完了,字幕跑,字幕跑完了,觀眾的思緒跑。
片子入圍李安的“推手計劃”,基本順理成章,講的還是中國人尤其看重的倫理觀念前提下的生活沖突與文化沖突。講故事的方式不刻意準求李安式的圓潤、嚴密,發(fā)散性的情節(jié)提供了更寬廣的想象平臺。中法混血是唯一的主人公,也不同于李安在家庭三部曲里的“家字當頭”。
挺好看的。
什么樣的感情,是你害怕去面對的?
是那些你不愿意去面對的?又或者不愿意朝著某一個既定方向發(fā)展的個人感情。又是本身已經(jīng)成為事實而又要偏執(zhí)的不去接受還要嘗試改變的。我看了電影《陽陽》,不太愿意去理解陽陽個人感情的處理方式,卻為她心疼。
很多時候我們很想去了解一個人,用個人的方式,帶著個人的感情色彩,態(tài)度和角度。開始的本身已經(jīng)設(shè)定好了很多可能和答案。但是事情未必如你所想的方向發(fā)展,既不能稱之為錯誤,又害怕這樣方式的認同。于是我們深陷其中。所以要學會去聽,然后去提取。而且不能太主觀的認定一部分成為事實。
我再見到你,或許還是笑的很燦爛。每個人都會去感動那些為自己默默無聞付出的人,那本是愛最簡單的表達方式。
“陽陽”臺灣話怎么這么嗲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8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