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自去年10月到現(xiàn)在也不過勉強看過50%。不是寫的不好,2015各大排行榜榜首的作品差不到哪去。不過是因為手賤去翻了這懸疑推理小說的結(jié)局后變得沒了興致,卻又強迫癥的不想棄書,好吧,我才不會說是因為Rachel,Megan,Anna這幾個名字才會莫名的堅持。
電影基本與小說走向相同,期間不少細節(jié)改動,至于Rachel是用can喝gin還是用water bottle喝vodka我其實不怎么care。最糾結(jié)的是倫敦變成了紐約和從頭到尾所有人的F來F去。說好的紳士英倫風呢!><
進度方面果然有著大多電影的通病,劇情不甚連貫,需要觀眾腦補。 人物塑造不夠豐滿,有事行為有點莫名其妙。 小說前50%大多還都是鋪墊和背景說明,電影把這50%壓縮到了不到20%的篇幅而說明的部分也集中壓縮在后半部且往往是一筆帶過。時間線錯亂的三人日記形式卻在前半段得以保留,結(jié)果就是前一半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后半部信息量巨大觀眾可能無法消化。 我敢說大多不知道這個故事的人,能堅持看完前半段真的不容易。反正畢太太看到一半的時候三個女人的臉都沒分清。哦對,這片顏值甚高
前部分還好,一個女人,不斷重復坐一班火車觀看著路邊風景,人物介紹和情節(jié)漸進都不錯,線索逐漸清晰之后,一切的邏輯指向女主就是殺人兇手,突然導演來了個180度調(diào)頭,將已經(jīng)播放的畫面重新再拍一次,直接把兇手指向另外一個人,不明白這樣有什么意思,還不如將女主的失憶更進一步的探討,引申出多重人格或平行宇宙,再加上時間顛倒穿梭,重新定義因果關系,這樣會更加好看。
“火車上的女孩”Self-Sabotage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