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挪威拍攝的海上探險故事片《孤筏重洋》,講述了六人組成的提基號竹筏橫渡太平洋的驚險歷程。這次航程的緣起是主人公也就是隊長波爾,他為了證實波利尼西亞原住民祖先來自于南美洲而非當代知識界普遍認為的亞洲。波爾大膽設想的根據(jù)之一是當?shù)夭ぬ}和南美秘魯?shù)牟ぬ}是相同的品種。還有一點是他從土著得到的傳說,稱其祖先太陽神“提基”在1500年前乘坐竹筏,沿著太陽落下的方向,飄過茫茫大海到達波利尼西亞。身為人類學家的波爾同時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探險家,為了支持他的觀點并證明給學界
我們被自然接納了,像海鷗和魚一樣。
初看這部片的標題,便會想到的又是一部人類與自然抗爭史。然而在影片的播放進程中所呈現(xiàn)的卻是一部節(jié)奏舒緩的自然和諧史。在這一點上是有些超乎于自己的想象的。
影片是由挪威的人類學家索爾的真實經(jīng)歷所改編,為證明自己10年的研究結果的正確性,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孤伐重洋的艱難之路,想來這是一種何等的勇氣,這是一種科學的信仰,是提基的力量,向著那光亮那方的力量。
本片是一部佳片,雖在影片之中無出乎意料的波瀾,但卻在結束之后給人了無限的溫情的鼓舞,以及它的詮釋方式讓人在最后義務反顧的被自然接納了,獲得一種無語倫比超脫于自然的平靜力量。
它好,是因為它未把人的力量放在一個主要的敘事角度,而是將自然與人結合為一,用一種近乎禪意的寧靜手法去表現(xiàn)這在我們看來所謂“征服”于自然的偉大舉動。但是在這部片中導演將“征服”這兩字完完全全的丟棄的,得來的是被自然的“接納”-因為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和它們融合為一,所以我們向著光亮,去到了我們想去的地方。
內文比電影講的更清楚。
“曾園:海子攜帶《孤筏重洋》之謎”
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MzODUzOA==&mid=2247484267&idx=1&sn=eb605708297eebcf7168582c084f31ed&scene=4#wechat_redirect
《孤筏重洋》
這是一部改編真實故事的電影。1947年,索爾·海爾達爾與五位朋友一起從南美秘魯出發(fā),目標是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他們主要是為了證明,1400年前,人是可以搭乘木筏飄洋過海的。
電影的情節(jié)張弛有度,人物心裏細膩到位。托尼從小就表現(xiàn)出巨大的勇氣,從河岸跳到河上的冰塊,在海上的漂流是浪漫與風險并存,愉悅與痛苦一體。鯨魚、鯊魚、發(fā)光的水母,其中讓我驚奇的一個片段是,男主竟然用一只手和一個鉤子抓到了一只大白鯊,看著如此簡單,就跟捉螃蟹一樣
遠離了爾虞我詐的人類社會 在國家資助下 以英雄或開拓者的名義不顧一切舍棄家庭去做科研 實驗 探險 求證 順便記錄生活拍出紀錄片 回來把經(jīng)歷寫成書 片子與書都大賣 換來名與利 主角的真實人生
有這么一類人 不顧他人的看法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無論多么困難 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做 對 其實許多事情如果遠比不上生命的價值 那就沒有做的價值或意義
這些人或者創(chuàng)造了歷史 或者更新了人類認知 或者也只是一片奇葩的云 你愿意做地上的螻蟻嗎 云也不錯
【孤筏重洋】2012年,男女之間的愛也許只能迂回進行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