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既運用了外來芭蕾的語匯,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tǒng)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音樂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風吹”、“紅頭繩”等,還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qū)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采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使舞劇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著廣大觀眾。因此該劇還被譽為“西方芭蕾藝術和中國民族風格完美結合的精品”,是中國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是目前國內演出場次最多的舞劇之一。這讓我想到,多少人崇洋媚外,“海龜”成了流行詞,都海龜去了。殊不知,多少“海龜”成“海帶”。曾經(jīng)不不少學者主張“廢除漢字”而代之以“拉丁化”,“哈韓”“哈日”也是多么流行的名詞,對于這個,我只想用我國某位國家領導人的話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重觀革命現(xiàn)代芭蕾舞劇《白毛女》(1972年上影版)(十二首)(2024.9.13,14)《白》劇,余幼年所熟觀也。其曲優(yōu)美,耳熟能詳;其情尤慘,至不忍睹。亦藝術精品也,今五十二年矣。重觀再三,心潮激蕩,為成詩一組。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apparelhr.com.cn/archives/id-95917.html